第2课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学习目标]1.了解主要陆地自然带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2.掌握主要地域分异规律的特点、成因和表现。1.定义: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及其组成要素往往在某个确定方向上保持特征的相对一致性,而在另一确定的方向上表现出差异性。2.基本原因3.陆地自然带4.分异规律分布特点形成原因典型地区纬度地带性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以热量的变化为基础,水分条件的差异也起一定的作用在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带表现更为明显,如图中序号1~3经度地带性自然带沿着经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受水分条件的影响较大,同时也受一定温度条件的影响在中纬度大陆表现明显,如图中序号4~8垂直地带性自然带沿着海拔高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地更替,类似于从该地向高纬度地区的自然带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的变化高山地区,纬度越低,山体海拔越高,垂直自然带越丰富非地带性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的影响思考1.为什么低、高纬度地区纬度地带性显著,而中纬度地区经度地带性显著?答案高纬地区气温低,蒸发量小,低纬地区降水普遍较多,这两个地区东西方向上水分条件相差很小,故纬度地带性显著。中纬地区大陆开阔,降水从东西两侧沿海向内陆减少显著,而热量相差不大,故经度地带性显著。2.下面诗句分别描述了哪种地域分异规律?(1)诗句一:“山下百花山上雪,一山居然四季全”;(2)诗句二:“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答案(1)垂直地带性。(2)纬度地带性。探究点一水平地域分异规律陆地上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互不相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不同的气候类型,又形成了与之相对应的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相应的气候、植被和土壤共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下图为“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1)从图中看,从非洲中部向南北方向,自然带是怎么变化的?(2)非洲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带怎样的分异规律?这种规律的形成基础是什么?(3)据图分析,自亚欧大陆东部的日本本州岛南部向亚欧大陆内部,自然带是怎样变化的?(4)亚欧大陆东部向内陆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怎样的分异规律?这种规律的形成基础是什么?答案(1)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2)体现了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其形成是以热量为基础的。(3)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4)体现了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其形成是以水分变化为基础的。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分异经度地带性分异影响因素主导因素热量(太阳辐射)水分(海陆位置)成因分析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递减分异规律延伸方向东西方向(或纬线方向)南北方向(或经线方向)更替方向南北方向(或纬度变化的方向)东西方向(或经度变化的方向)图示典型地区低纬度和高纬度的低平地区中纬度地区典型案例沿20°E非洲大陆自赤道向南北自然带的变化: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中纬度(40°N~60°N)亚欧大陆从沿海向内陆的自然带变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2.自然带分布与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自然带的分布并不完全与气候的分布相吻合,因为自然带是气候、地貌、水文、生物和土壤等多种要素共同作用形成的。(1)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2)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也不唯一,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有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等。(3)自然带与气候类型并不是一回事。植被是自然带最明显的标志,自然带的名称多用植被名称命名,如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热带雨林是热带雨林带的典型植被,后边加一“带”字,则代表自然带的名称,二者不可混淆。下图为“自然带与水热条件关系图”,图中①~⑧分别表示不同的自然带,①为热带雨林带,⑦为荒漠草原带。R为年辐射差额(即热量收入),R/Lr为干燥指数(指数越大表示越干燥)。读图回答1~2题。1.关于图中自然带的描述,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B.①→②→③→④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