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九年级语文上册 5《故乡》(第3课时)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VIP免费

九年级语文上册 5《故乡》(第3课时)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_第1页
1/2
九年级语文上册 5《故乡》(第3课时)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_第2页
2/2
故乡教学目标:1、学习文本运用对比、议论手法,突出主题的写法。2、进一步了解写人的方法及对表现人物特点的作用。教学重、难点:1、对比、议论对表现主题的作用。2、议论在小说中的特殊作用。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三课时教学过程复备栏一、回忆、复习。1、学生口述人物形象及其性格。2、学生概述小说表现的主题。二、引导学生讨论问题。(不必拘泥于教师的概括,只要意思相同就行。)1、“我”的心理变化脉络。①回故乡——(急切)②见故乡——(悲凉)③忆故乡——(沉重、忧愤)④忆闰土——(高兴~佩服~依依不舍)⑤见杨二嫂——(惊吓~困窘)⑥见闰土——(兴奋~惊异)⑦离故乡——(怅然~气闷~悲哀~希望)2、“我”的形象性格。引导学生理解文本中的“我”不等于作者鲁迅。只不过是作者着意刻画的一个人物形象而已。“我”不是一个消极的人物,而是一个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具有进步思想倾向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3、“我”对故乡到底留恋不留恋,“我”希望后辈过上“新的生活”,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只要有自己的见解,有理有据,言之成理即可。)【新的生活】指自由、平等、幸福的生活。4、为什么说“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只空有希望而不去奋斗、追求,希望便“无所谓有”了;有了希望并始终不逾地斗争、实践,希望便“无所谓无”了。5、在教学的过程中对重点语段进行朗读,进一步体味文本的内容。三、小结全文。1、人物形象。2、故事情节。3、环境描写及其作用。4、线索: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5、中心意思,对比手法的运用。四、布置作业。完成补充练习和《学习手册》上练习。回故乡;深冬、阴晦、苍黄、萧索~~没有生气闰土(少年和中年的变化对比)故乡在故乡:【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杨二嫂(20年前后的变化对比)离故乡:再现故乡美丽图画教学反思: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九年级语文上册 5《故乡》(第3课时)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