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2014⾃主招⽣语⽂模拟题附加答案的⽂章,是特地为⼤家整理的,希望对⼤家有所帮助!⼀、语⾔基础知识(10分)1、“筚路蓝缕,以___⼭林。抚有蛮夷,以属华夏。不鸣则已,⼀鸣惊⼈。”这是古楚先民的创业过程。()A.起B.乞C.启2、⼣阳西下,暮⾊沉沉,的林海,发⽣了阵阵的松涛声。()A.苍茫B.苍莽C.沧茫3、⼯⼚抓⽣产,既要注意______,也要讲究质量,⼆者不可偏废。()A.功效B.⼯率C.⼯效4、他的⼼术,你们难道不知?⾃古道:“吉⼈⾃有天_。”任他怎么做去,我只是不管。()A.相B.像C.象5、退居⼆线,摆脱了繁忙的事务,可没过⼏天⼦,他⼜闲不住了。()A.安静B.清静C.清净6、这次抢购风潮来得迅猛,波及⾯⼴,其原因固然很多,⽐如媒体后,少数商家乘机利⽤等,但归根结底,是群众性的盲⽬跟从。()A.披露B.曝露C.透露7、诸葛亮⾆战群儒,引古论今,__________。()A.侃侃⽽谈B.夸夸其谈C.滔滔不绝8、各级领导⼲部⼀定要时刻把⼈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上,勤政为民,扎实⼯作,为⼈民群众______实实在在的利益。()A.牟取B.谋取C.缪取9、2007年12⽉29⽇,温家宝总理吟诵了⾃⼰创作的俳句“常忆融冰旅,梅花瑞雪兆新岁,明年春更好”送给到访的福⽥康夫⾸相,表达了中⽇领导⼈和中⽇⼈民对中⽇关系的美好期盼。下列名句与该俳句蕴涵相同哲理的是()A.千淘万漉虽⾟苦,吹尽黄沙始到⾦B.两个黄鹂鸣翠柳,⼀⾏⽩鹭上青天C.⽵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暖鸭先知10、“徜徉于⼭林泉⽯之间,⽽尘⼼渐息;夷犹予诗书图画之内,⽽俗⽓潜消。”这告诉我们()A.要积极参加各种⽂化活动B.⽂化对⼈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C.⽂化能够促进⼈的全⾯发展⼆、语⾔⽂字运⽤(10分)11、“微博”已经逐渐成为当今⼀种重要的⽂化现象,不少名⼈都纷纷选择通过“微博”这⼀⽅式和⾃⼰的粉丝互动,或者发表⾃⼰对于社会⽂化现象的看法或意见。与此同时,“微博”还产⽣了⼤量的经典语录,为民所津津乐道。部分门户站还开展了“微博⼩说⼤赛”。请以“物价”为主题,写⼀则微博,要求凸显个性,令⼈回味,并引⽤或化⽤⼀句古诗⽂,不多于140字。三、⽂⾔⽂翻译(20分)12、古之正义东西南北苟⾈车之所达⼈迹之所⾄莫不率服⽽后云天⼦德厚焉泽湛焉⽽后称帝⼜加美焉⽽后称皇今称号甚美⽽实不出长城彼⾮特不服也⼜⼤不敬边长不宁中长不静譬如伏虎见便必动将何时已昔⾼帝起布⾐⽽服九州今陛下杖九州⽽不⾏于匈奴窃为陛下不⾜且事势有甚逆者焉天⼦者天下之⾸也何也上也蛮夷者天下之⾜也何也下也蛮夷征令是主上之操也天⼦共贡是⾂下之礼也⾜反居上⾸顾居下是倒植之势也天下之势倒植矣莫之能理犹为国有⼈乎德可远施威可远加⾈车所⾄可使如志⽽特扪然数百⾥⽽威令不信可为流涕者此也——汉〃贾谊《新书〃威不信》四、现代⽂阅读(20分)填空、对话与兴昧接受美学认为,⽂学作品完成之后,在没有和读者发⽣关系之前,还不能算是真正的作品,⽽只能被称为“第⼀⽂本”。经由阅读之后,⽂学作品才能摆脱孤⽴的“⾃在”存在状态,成为“⾃为”的存在,即作为审美对象即“第⼆⽂本”⽽存在。由此可见,“第⼆⽂本”是在“第⼀⽂本”的基础上,经由读者再创造的结果。(⼀)填空、对话波兰现象学美学家罗曼〃英加登(RomanIngarden,1893-1970)指出,在⽂学作品的诸层次结构中,语⾔现象中的语词—声⾳关系是固定的,词、句、段各级语⾳单位的意义及组合也是不变的,⽽表现的客体层和图式化⽅⾯层等,则带有虚构的纯粹意向性特征,本⾝是模糊的、难以明晰界说的。⾄于思想观念及其他形⽽上的蕴含,更是混沌朦胧的。因此,⽂学作品的最终完成,必须依靠读者⾃⼰去体验、去“填空”。正是在此基础上,德国接受美学理论家伊瑟尔进⽽指出,⽂学⽂本只是⼀个不确定性的“召唤结构”,它召唤读者在其可能范围内充分发挥再创造的才能。与之相近,德国阐释学理论家伽达默尔(Hans-CeorgeGadamer,1900-)也早已指出,艺术存在于读者与⽂本的“对话”之中,作品的意义与作者个⼈的体验之间没什么关联,⽽是在读者与⽂本的“对话”中⽣成的。⽂本是⼀种吁请、呼唤,它渴求被理解;⽽读者则积极地应答,理解⽂本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