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学生吸引到课外快乐体育活动中来詹江南许多中小学除了上好平时的体育课就无所事事,要想把学校的体育和学生的素质提高,光是上这一两节课是很难解决这个问题的,然而组织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是一个一举多得的办法。但我们觉得这必须以学生自愿为原则。如果作一硬性规定,强迫学生参加,恐也不符合健康的目的。因为强制学生参加,势必导致“身顺心违”,无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我们认为作为学校体教研组应当在争得学校领导支持的前提下,把学生吸引到课外快乐体育活动中来,这样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一、争取领导支持,变可能为现实如何安排和利用学生和课余时间,有不同的认识和做法。一开始许多学校都采取“放”的办法。觉得既然对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做出了具体规定,我们遵照执行就是了。放学后学生爱干什么就干什么,我们不管就是了。因而才出现中小学生放学无事可做,或上街游逛,或与游戏机为伴的现象。后来多数人觉得这样不妥,既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又给家长和社会增添了不必要的负担。于是,不少学校就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兴趣小组活动,或开设若干第二课堂活动,但课余时间也不能全都给体育,也没有什么理由非得都给体育不可。为此,体育教研组可以根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关于“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的时间”的规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关于“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确保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举办多种多样的群体育性体育活动”等有关精神,做好学校领导的工作,争取学校领导的重视的支持,给开展课外快乐体育活动安排必要的时间,这是我们开展工作的前提。二、加强宣传教育,创设体育氛围1.利用学校的有线广播、电教媒体、墙报、黑板报等各种形式,向学生文学宣传各种知识。但,这种宣传必须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是学生能够接受的,而不是空洞的说教。2.尽可能增设一些学生所喜爱的快乐体育设施。3.组织学校领导、班主任及文化课教师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体性体育活动,形成一种人人热爱体育、人人参加锻炼的气氛,并发挥领导与教师的榜样与示范作用。4.通过少先队等组织发动学生参加体育兴趣小组、体育特长小组、单项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等各种群众性的组织,并指导学生自己组织开展活动。15.学校运动会、体育节等可以邀请学生家长和关心、支持学校体育的社区领导与社会知名人士参加。加强家长和社会对学校体育的了解与支持。这样就可以在学校形成一种强烈的体育氛围,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得到教育和熏陶,自觉积极地投身到课外快乐体育活动中来。三、加强管理,持之以恒把学生发动起来,把学校课外快乐体育活动轰轰烈烈开展起来并不太难,难的是如何保持学生的锻炼热情,把课外快乐体育活动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1.不要把吸引学生参加课外快乐体育活动,当成是权宜之计。而应当把此项工作,作为深化学校课外体育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把它纳入学校体育工作整体计划,长期抓下去。2.方便学生,让学生在想锻炼时就能锻炼。为此,一是,在不影响教学的前提下,学校可以把一些轻便的体育器材,发放到班级中去,由体育委员负责保管;二是,在班主任的支持与配合下,发动学生自购一些他们所喜爱的器材,如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三是,在班主任的支持与配合下,结合劳动教育,发动学生自制一些小器材,如沙包、毽子、跳绳、皮筋等。3.学校开展小型多样的体育竞赛。如跳皮筋、跳方格、跳绳、沙包投准、沙包掷远、投篮、颠球、垫球、立定跳远、纵跳摸高等,并创设本校的“体育吉尼斯记录”。4.定期举办班组单项体育比赛与学校运动会或体育节,层层选拔,以赛促练。但竞赛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参赛的机会。5.结合全国的、省市县的、学校的形势或重大的节假日,开展纪念性、庆祝性、象征性的体育活动。6.定期开展课外快乐体育活动的班级评比,设立流动红旗。凡连续或累计获得几次流动红旗者,授予“体育先进集体”的称号,并颁发奖旗与奖状。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奖励一些体育小器材。7.定期对学生进行身体机能与身体素质测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