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溶液的形成东津镇二中何德平【学习目标】1.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质、溶剂的基本概念;2.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作用。3.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教学分析】1.要点联系:建立溶液的概念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2.重点剖析:溶质、溶剂的辨证关系3.难点突破:通过蔗糖溶解于水的微观过程认识溶液。【实验准备】高锰酸钾、碘、蔗糖、食盐、硝酸铵、氢氧化钠蔗糖、食盐、硝酸铵、氢氧化钠酒精、植物油或汽油、试管试管、水[自学检查]1.溶液是如何形成的呢?溶液的特征是什么?2.溶液中溶质、溶剂如何确定?3.溶液在工农业生产中有何重要作用?[活动探究]1.探究活动一探究目的:溶液的形成实验:在分别盛有蔗糖、食盐、硝酸铵、氢氧化钠固体的四支试管中,各加约在分别盛有蔗糖、食盐、硝酸铵、氢氧化钠固体的四支试管中,各加约10ml10ml的水,振荡,观察现象的水,振荡,观察现象通过实验现象,思考下列问题:(1)还能看到蔗糖吗?为什么?(2)如果外界条件不变,烧杯中的蔗糖与水会不会分离?(3)如果把烧杯中的溶液倒出一部分,那么它的浓度、密度与原溶液相比是否一样?2.探究活动二探究目的:水能否溶解所有物质,除水外其他物质能否作为溶剂?实验:1(1)一小块碘放入试管中,再加入2ml水,振荡;(2)一小粒高锰酸钾放入试管中,再加入2ml的水,振荡;(3)一小块碘放入试管中,再加入2ml的汽油,振荡;(4)一小粒高锰酸钾放入试管中,再加入2ml的汽油,振荡;通过实验现象,思考下列问题:(1)实验(1)和(2)的现象说明了什么?(2)实验(3)和(4)的现象说明了什么?3.活动探究三探究目的:溶质是否只能是固体?实验:用实验(2)中的试管中缓缓滴入5滴乙醇,不要振荡,观察溶液是否分层。再振荡试管,观察。思考:实验(5)滴加乙醇,振荡,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归纳总结]1.溶液2.溶液的形成过程中能量3.溶液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知识巩固]溶液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如果在溶液中发生了反应,反应物过量等情况下,溶质、溶剂的判断。1、一瓶蔗糖水,若倒出第一杯其甜度和倒出的第二杯甜度相比()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判断2、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A.固体B.液体C.气体D.三者都可以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任何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B.泥水中泥是溶质,水是溶剂C.溶液中只能含一种溶质D.如果温度不变,溶剂不蒸发,溶质也溶液中分离出来4、把足量的锌放到一定量的稀硫酸中所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A.硫酸B.硫酸锌C.锌D水5、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A.汽水B.食盐水2C.蒸馏水D.糖水5、下列状态的物质相互接触,反应速度最快的是()A.固体与固体B.固体与液体C.液体与液体D.气体与固体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铜与硝酸银溶液恰好反应后得到的溶液是硝酸铜溶液B.二氧化碳通入足量石灰水后得到的混合物不是溶液C.溶剂的质量加溶质的质量等于溶液的质量D.溶剂的体积加溶质的体积等于溶液的体积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