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课堂有效性教学【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前提条件,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但怎样使课堂教学有效则是教学理论和实践长期研究的一个永恒主题。【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教学效益有效误区一、什么是有效性教学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渠道,因此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但怎样使课堂教学有效则是教学理论和实践长期研究的一个永恒主题。有效教学既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一种教学理念。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教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所谓“有效”,主要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包含三层含义:一是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有效教学的根本体现;二是有效教学必须合乎教学规律;三是有效教学要能满足学生个体的学习需求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有效的教指的是促进学生学的教,它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直接的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其二是间接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达到了不需要教。有效教学理念的核心是教学中的效益问题。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二、课堂前期的有效性1.深入理解教材教材为我们提供了教学的内容、学习的素材和蕴含丰富的化学思想,它是以概括、规范、结论、静止的形式呈现出来。教学前,需要我们认真解读。我们不仅要弄清每一知识点是在怎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还要学会在细节上进行推敲,深入钻研教材所蕴含的知识、思想等。(1)明晰目标深入研究并精确把握学科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和考试说明,根据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的层级关系,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的定位。提倡让学生了解课堂教学目标,了解自己的学习的结果,反对有内容无效果的做法;提倡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应着眼于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激励和帮助,主动考虑具有不同知识和能力结构学生的实际情况,反对统一标准、统一要求的做法。(2)精选内容围绕目标精心组织教学材料,保证教学材料与教学目标的适切性,避免只是教教材而忽视教学目的的做法。明确本堂课教学内容在整个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和价值,建立不同内容间的有机联系,既包括本学科的纵向联系,也包括不同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以教学内容的重点为线索,延伸、拓展课程资源,既有一定的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也涉及对学生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影响和引导。努力将教学内容情境化、生活化、结构化,注重教学的趣味性、可接受性、实践性以及科学性。(3)优化设计提倡对讲述法、演示法、练习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问题教学法、自学指导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教学方法,合理选择,扬长避短,优化组合。反对固定模式、千课一法的做法;2.深入了解学生深入了解学生是进行有效教学的一个前提条件。为此,我们不仅要对教材的细节进行推敲,还要对学生学习此知识的已有基础、生活经验和思维过程都要进行仔细的分析和掌握,如学生是否具备了学习新知所需的认知基础,学生已具有哪些生活经验,哪些内容学生需要讨论,哪些方面学生的思维会遇到障碍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等。只有正确地把握了学生的真实学习起点,我们的教学才不会出现“理所当然”的现象,才会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