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经验交流当前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涉及面非常宽,问题十分复杂,怎么把握。如何推进。我个人认为在改革方法上应当注重四个方面的统一。第一,在改革战略的谋划上,应当注重系统思维与问题意识的统一。在改革开放已走过30多年历程的今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没有系统思维是不行的。现在的改革越来越具有综合性、结构性和配套性,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复杂。从外部系统来看,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的连接点、关节点和交汇点。温家宝总理讲过,行政管理体制如果不改革,就像一马挡道,万马不能奔腾。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推动,其他改革很难推动。从内部系统来讲,当前行政管理改革主要是从政府职能转变、政府机构改革和制度建设三个方面全面推进,从职能、到机构、到制度。就机构改革来讲,当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国务院机构改革、地方机构改革、精简规范议事协调机构、事业单位改革同时推进,也是一个系统。由此可见,我们既要把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放在外部大系统中来全面谋划,又要把它自身看作一个有机系统来整体推进。改革不仅要有系统思维,还要有问题意识。马克思曾经说过,问题就是时代的声音。任何一项改革如果抓不住问题,就没有针对性,就没有重点,就没有方向。问题就是旧体制的突破口,就是新体制的生长点。无论是国务院机构改革还是地方机构改革,抓住了问题就抓住了改革的关键所在。国务院机构改革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就是要解决制约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和影响民生乃至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如形成科学权威高效的宏观调控体系,设立国家能源局,组建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交通运输部,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划归卫生部管理,这些重大的改革举措都是针对以上问题而实施的。第二,在改革任务的部署上,应当注重长期目标与近期重点的统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长期目标是什么。就是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第1页共4页(以下简称《意见》)确定的,到20XX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这是我们党第一次提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目标。我们的改革是不是要恢复计划经济体制下高度集中的行政管理体制。不是。是不是要照搬西方国家三权分立的行政管理体制。不是。我们是要建立适应中国国情、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那么这个体制的内涵是什么呢。如何实现呢。这就是《意见》讲的三个根本转变:第一个根本转变,就是在政府职能上,要实现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转变;第二个根本转变,就是在政府组织机构及人员编制上,实现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根本转变;第三个根本转变,就是在行政运行机制和政府管理方式上,实现向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民高效的根本转变。最终目的是要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到20XX年要实现这三个根本转变,还有十一年左右的时间。虽然我国东、中、西部差别很大,城乡差别很大,要实现这三个转变还面临着很多复杂的问题,但我们一定要朝着这个方向走。这就是长期目标。同时,我们又要把长期目标与近期目标结合起来。要通过明确长期目标下的近期目标、总体规划下的短期安排来确定每届政府的改革重点,部署每个年度的改革任务,以保证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前后衔接、有序推进,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20XX年的总体目标迈进。《意见》中就对今后五年的重点改革任务进行了部署,主要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加强依法行政和制度建设。第三,在改革举措的实施上,应当注重质的突破与量的积累的统一。改革必须要有质的突破。我们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行政管理体制,没有质的突破是不行的。但是改革不可能都是大动作,不可能都是人员大精减、机构大合并。改革的成效不能以动作的大小来衡量,而应当以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可承受的程度来衡量。我们既需要有一些大的动作,也需要有一些和风细雨、日积月累的改革措施。党的十六大以来一个非常重要的经验,就是我们不仅注重集中的政府机构改革,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