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 4 课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课标要求1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2 、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值,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 《明会典》卷二《皇明祖训》思考 明太祖朱元璋为什么要废除丞相之位?并且严令后世不得重新设立?鉴于历史上丞相专权乱政的教训;消除丞相之权对皇权可能存在的威胁。一、丞相制的废除1 、人物:朱元璋2 、原因:鉴于历史上丞相”专权乱政”、妨碍皇帝行使权力的教训。3 、导火索:胡惟庸案4 、废除:下令罢除丞相职位,使六部直接隶属皇帝,且明确宣布成为定制。5 、影响:丞相制被永远废除,相权对皇权的威胁彻底解除,达到了高度集权的目的。丞相制废除后,出现了什么样的情况? 据孙承泽《春明梦余录》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660 件。这些奏章有讲一件事的 , 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计有 3291 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 400 多件事。明太祖曾写一诗描述自己的辛劳: 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明成祖二、内阁制度的形成1 、人物:明成祖朱棣2 、原因: ① 废丞相后,皇帝政务繁多 ② 个人裁决难免偏颇3 、设立: 朱棣设立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后来入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内阁制的形成与发展• 明太祖: 设殿阁大学士 ——侍从顾问 (奠定基础)• 明成祖:文渊阁大学士 —— 参与机务 (正式确立)• 明宣宗:内阁大学士 —— 票拟权 (发展)• 明神宗:内阁首辅——侵夺六部职权(全盛)明内阁政治地位演变图明太祖明成祖明宣宗明神宗Y (政治地位上升情况)X( 时期 )侍从顾问参与机密事务决策票拟权“ 部权尽归内阁”票拟,即内阁大臣草拟对各种奏疏的处理意见,用小票墨书贴在奏章上,供皇帝参考采用。皇帝用朱笔批示,称“批红”,也称“朱批”。 1572 年,明穆宗去世,其子明神宗继位。神宗年方 10 岁,由张居正出任内阁首辅。他依仗皇太后的宠信,侵夺六部职权,六部皆俯首听命。针对明中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