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千手观音”道人间善恶 2005 年春节晚会上,一群聋哑女孩演绎的“千手观音”的舞蹈,以精湛而优美的舞姿叫绝于中国的大江南北,但却很少有人考究“千手观音”的“出身”。传说中她原是一位善良的公主。 相传,很久以前,一位国王膝下无儿,只有三个女儿。大公主爱打扮,讲穿戴,一天要换 12 套衣裙,梳 12 次头,换 12 双鞋,被称为妖艳公主。二公主爱富贵,讲享受,每顿饭要吃 12 个不同样的菜,下顿的菜不能与上顿的重复,剩下的全部扔掉,被称为富贵公主。三公主文静端庄,衣着朴素,饮食清淡,对人和蔼,对父母孝顺,人们称她好公主。 有一天,国王突然生了恶疮,遍请名医,治疗无效,疼得呼天抢地,昼夜不眠。一天,宫外来了一个和尚(释迦牟尼化身),自称能治好国王的恶疮。王后急忙将他召进王宫,问他:“有何良方治好国王的病?”和尚说:“贫僧这药方需要国王亲骨肉的一只眼和一只手做药引子,否则,国王性命难保。” 王后将三个女儿叫来商量。大公主不肯流血,二公主不肯残废,唯独三公主毫不犹豫地献出自己的一只眼和一只手。 药到病除,国王要重赏和尚,问他要官还是要金银珠宝,和尚说:“贫僧一不要官,二不要财宝,只要一个人,不知陛下愿给否?”国王说:“朕宫里侍卫、宫女成千上万,任你挑选,不知你要谁?”和尚说:“贫僧要陛下的三公主,她是世界上心肠最好的人,我要传给她灵方妙术,让她为千千万万受苦受难的老百姓治病消灾。”国王虽然舍不得,但是由于已经许下诺言,不好断然拒绝,只好说:“问三公主自已是否愿意。”三公主一口答应,说“愿意为老百姓做好事”。和尚说:“你为尽孝,失去一手一眼,我还你千手千眼。”话音刚落,三公主手眼失而复得,还从身后长出千只手,每只手掌中都长着一只炯炯有神的大眼睛。 和尚把拂尘一挥,脚下生起一片祥云,和三公主一起向天空飞去。 “千手观音”只是一个佛教故事,但人们在欣赏故事和表演艺术的同时,不能不思考它给我们提出的重要的人生课题——善与恶的问题。“善恶”,与“真假”、“美丑”一样,每个人都要在它们面前做出选择,无法回避。善有益于多数人的幸福。有益于社会的和谐与进步,有益于个人的幸福与健康,恶则相反,抑恶扬善是人类在生存与发展的准则。 抑恶扬善不仅是佛教教义,也是儒家人生哲学的精髓。“唯善以为宝。”《礼记》“善莫可失,恶莫可长。”《左传》“功莫大于去恶而为善,罪莫大于去善而为恶。”《新书》“人无善志,虽勇必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