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3 集合间的基本运算(共集合间的基本运算(共 22 课时)课时)3.13.1 交集与并集(第一课时)交集与并集(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2.能使用 Venn 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3.认识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并树立相对的观点。教学重点:交集与并集概念、数形结合的运用。教学难点:理解交集与并集概念、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教学方法:发现式教学法教学过程:一.实例分析观察集合 A,B,C 元素间的关系:1. A={6, 8, 10, 12},B={3, 6, 9, 12},C={6, 12} , 2. ,,, (其关系见演示)二.抽象概括1. 交集一般地,由属于集合 A 且属于集合 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 A 与 B 的交集记作:A∩B读作:“A 交 B”即: A∩B={x|∈A,且 x∈B} (见演示)交集的 Venn 图表示说明:两个集合求交集,结果还是一个集合,是由集合 A 与 B 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2.并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 A 或属于集合 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 A 与 B 的并集记作:A∪B读作:“A 并 B”即: A∪B={x|x∈A,或 x∈B}Venn 图表示:说明:两个集合求并集,结果还是一个集合,是由集合 A 与 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重复元素只看成一个元素)。3.性质(1)A∩A=A,A∩=,A∩B=B∩A(2)A∪A=A,A∪=A,A∪B=B∪A(3)A∩BA,A∩BB AB∪ AB∪ABA?(4)AA∪B,BA∪B(5)若 A∩B=A,则 AB,反之也成立(6)若 A∪B=A, 则,反之也成立三.例题讲解例 1 . 设 A={x |x 是等腰三角形}, B={x |x 是直角三角形},则 A∩B={ 等腰直角三角形 } 例2. 设 A={x |x 是锐角三角形}, B={x |x 是钝角三角形},则 A∩B = Φ, A∪B = { 斜三角形 } 例 3. 设 A={x| x>-2}, B={x |x<3}, 求 A∩B, A∪B.例 4. 已知 A={2,-1,x2-x+1}, B={2y,-4,x+4}, C={-1,7} 且 A∩B=C 求:x , y 的值及 A∪B. 例 5 已知集合 A={x |-2≤x≤4}, B={x | x>a}① 若 A∩B≠φ, 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② 若 A∩B≠A, 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四.思考交流(举例验证并与同学交流)(1) (A∩B)∩C = A∩( B∩C ) 可写为 :A∩B∩C(2) (A∪B)∪C = A∪( B∪C ) 可写为 :A∪B∪C五.课堂练习 : 教材 P13练习 T1~4.六.课堂小结1. 理解两个集合交集与并集的概念和性质.2. 求两个集合的交集与并集,常用数轴法和图示法.3.注意灵活、准确地运用性质解题;4. 注意对字母要进行讨论 .七.作业布置教材 P15. A 组 T2.(3)(4)(5);3 , B 组 T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