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第一课时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一、课前准备1.课时目标通过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发现,探究过程,掌握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的公式的推导及应用,会利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与前 n 项和公式研究nS 的最值.常用的数学方法和体现出的数学思想,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发展,通过例题及变式训练,进一步熟悉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公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生活的实用性,引导学生要善于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2.基础预探1.任一等差数列 na中,与首末两项等距离的两相和相等,即1_____naa.2.在等差数列的两个求和公式中,应根据题目条件灵活选用: _____ 时,宜选用1()2nnnSaa,_____ 时,宜选用112nn nSnad,因此等差数列0d 前n 项和是关于n 的二次函数,且 _____ 项为零,3. 等 差 数 列 求 和 公 式112nn nSnad可 以 变 形 为2nSpnqn, 其 中_____,_____.pq二、基本知识习题化1. 在等差数列 na中,123,5aa ,求 na的前 10 项和10S.2. 12399 100________ L.3. 在等差数列 na中,已知15,95,10naan,求nS .4.设等差数列{}na满足81335aa,且10a ,nS 为其前n 项和,则nS 的最大值是A. 10S B. 11S C. 20S D. 21S1三、学习引领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1()2nnnSaa与112nn nSnad求和,首先确定1,na a ,n 或d 求解,112nn nSnad,当0d 是n 的一个二次函数,没有常数项,利用二次函数可以求nS 的最大值或最小值.特别注意:n 的取值为自然数,也可以用二次函数的图像求解,如果有nS 求na 一定要注意分两种情况进行求解.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是数列求和的一种方法即倒序相加,在遇到多项数列求和的问题,要注意倒序相加求和的方法.等差数列的性质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对于数列问题首先考虑的是等差数列的特性,利用数列的特性解决问题,等差数列有几个常用的特性① SSa奇偶中 mnpq时满足mnpqaaaa;②在等差数列中,每k 项的和为等差数列,即232,,kkkkkSSSSS仍成等差数列;③在等差数列中项数为偶数时,满足-S = 2nSd偶奇;当项数为奇数时满足SSa奇偶中 ,S()nnmna aanm d中 Snna中 ④()nmaanm d,充分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解决问题可以起到事办功倍的效果.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