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规范练15向西方学习的思潮一、选择题1.1849年,思想家徐继畲针对美国政治制度曾说:“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骎骎乎三代之遗意……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袭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这说明徐继畲()A.主张中国实行美国的共和制B.推崇夏商周的社会制度C.力主汲取民众意愿推进改革D.反思中国的政治体制2.《幼童出洋肄业事宜折》规定:“出洋后,肄习西学,仍兼讲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随资高下,循序渐进;每遇房、虚、昴、星等日,正副二委员传集各童,宣讲《圣谕广训》,示以尊君亲上之义,庶不至囿于异学。”这反映出清朝幼童留学制度()A.坚持“中体西用”的思想B.以中学为主要学习课程C.实行全面发展的方针D.为维新变法培养人才3.(2018山西五市联考)1877年,马建忠写信给李鸿章说:“窃念忠此次来欧,一载有余。初到之时,以为欧洲各国富强专在制造之精、兵纪之严;及披其律例,考其文事,而知其讲富者以护商会为本,求强者以得民心为要。”这反映了他()A.主张推广西方法律B.对洋务运动的反思C.主张实行君主立宪D.实现富国强兵的愿望4.(2018辽宁五校联考)1899—1903年,梁启超在《清议报》和《新民丛报》两种刊物上发表了多篇文章,向国民广泛地介绍了西方资产阶级的各种理论和学说,竭力鼓吹民族主义、自由平等、博爱、民主民权等资产阶级的思想与精神。这反映出梁启超()A.认为西学是救亡图存的根本B.引入西方君主立宪政体理念C.希望在西学中找到救国良策D.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5.有史书记载,自“朝廷锐意变法,谭新学者,都喜浏览欧西译本,彼时新会梁启超氏,有《西学书目表》之辑,学者咸按表以求,而善本旧书却几乎无人问津”。这表明()A.废除科举制有利于民众思想解放B.维新思想已成为社会主流思想C.维新变法有坚实的群众基础D.传播西学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6.(2018山西六校联考)谭嗣同曾说:“故民主者,天国之义也,君臣朋友也;父子异宫异财,父子朋友也;夫妇择偶判妻,皆由两情自愿,而成婚于教堂,夫妇朋友也;至于兄弟,更无论矣。”其根本意图是()A.提倡天赋人权强调德治B.宣扬西方思想鼓动社会革新C.主张改变社会经济观念D.推翻清政府的反动封建统治二、非选择题7.近代中国是一个动态的、新陈代谢迅速的社会,这种新陈代谢表现在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等各个方面。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它(洋务运动)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中国社会从中世纪到近代的最初一小步实始于这种支离斑驳之中。……它们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开。——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痛人心之堕落,吾不能忍也;嗟纪纲之亡绝,吾不能忍也;视政治之窳败,吾不能忍也;伤教化之陵夷,吾不能忍也;见法律之蹂躏,吾不能忍也;睹政党之争乱,吾不能忍也;慨国粹之丧失,吾不能忍也;惧国命之分亡,吾不能忍也。——康有为《<不忍>杂志序》(1913年)(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具体说明洋务运动是如何“异于传统”而又“难以挣脱传统”的。并结合史实,说明它如何促进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2)根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康有为发表此言论的原因。“政治之窳败”“法律之蹂躏”刺激着先进知识分子又进行了怎样的探索?答案:1.D解析根据材料“骎骎乎三代之遗意”“一何奇也”,无法得出徐继畲主张中国实行美国的共和制,力主汲取民众意愿推进改革的结论,故A、C两项错误;根据材料“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骎骎乎三代之遗意”,可知推举国家领导人有三代的遗风,并非指夏商周三代,而是指尧舜禹时期,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骎骎乎三代之遗意”“一何奇也”,可知徐继畲肯定美国民主政治中优良的一面,其意在反思本国的政体,故D项正确。2.A解析根据材料“出洋后,肄习西学,仍兼讲中学”,可知晚清留学教育制度坚持了“中体西用”的思想,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3.B解析根据材料“及披其律例,考其文事,而知其讲富者以护商会为本,求强者以得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