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前期的兴盛》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贞观之治的基本史实,知道它为唐朝的兴盛奠定基础;了解唐朝开元盛世时期政治经济发展情况,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利用课件、图片辅助教学,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阅读、观察、分析、归纳,从中获得有效信息,从而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2)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认识到唐玄宗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经济水平超过了以往任何朝代,居当时世界先进地位,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治国措施【教学难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治国措施【教学方法】本课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讨论法、阅读指导法等。学习方法有:学生分组探究法、自主阅读学习法等。【课前准备】学生搜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治国措施的相关资料,并加以整理;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理解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在农民起义过程中,,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隋朝太原留守李渊在太原起兵,618年攻占长安,建立唐朝。见第2张PPT。课件展示:玄武门之变。(626年7月2日,李世民率部下埋伏于玄武门,射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后又逼李渊退位,自己登基称帝,改元贞观)。见第3张PPT。2、讲授新课:本课共学习个板块: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唐玄宗与“开元盛世”第一篇章: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教学过渡:唐太宗是怎么统治的?课件展示:唐太宗的贞观年间(627—649年),在政治、经济、民族关系等方面推行一系列有力措施,为唐朝逐步强盛奠定基础。见第7张PPT。教师归纳:唐太宗治国措施。1.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重视州县长官人选,提高地方官素质。2.经济上: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3.用人上:重用贤才,虚心纳谏。4.民族政策上:坚决抵抗外民族骚扰,改善国内各民族友好关系。见第8张PPT。课件展示:唐朝三省六部制度图表,见第9张PPT。学生活动:完善三省六部制的作用。教师点评学生的讲述。材料展示:贞观十八年(644年),太宗又谓曰:“汝(指太子李治)知舟乎?”对曰:“不知。”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贞观政要》学生活动、教师引导:舟好比是君主,水好比是百姓。水可以载舟,也可以淹没舟。因为统治者看到前面的王朝的灭亡很多都是因为农民的起义。说明唐太宗对君民关系认识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的重要性,悟出人民百姓是王朝兴亡的决定性力量,要轻徭薄赋,以民为本,注重民生。见第10张PPT。材料展示:(唐太宗)尝临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殂逝(逝世),遂亡一镜矣。——《旧唐书·魏征传》学生活动、教师引导:虚心纳谏。见第11张PPT。课件展示:房谋杜断。房:唐初大臣。贞观元年为中书令,后改尚书左仆射、监修国史,封梁国公,死后陪葬昭(唐太宗)陵;杜:唐初大臣。太宗即位后,累官至尚书右仆射,封蔡国公。与房玄龄共掌朝政,制订典章制度。见第12张PPT。材料展示: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资治通鉴·唐纪》学生活动、教师引导:唐太宗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见第13张PPT。课件展示:唐太宗在位时期,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经济恢复和发展、百姓安居乐业,唐太宗年号为贞观,历史称这段时期为“贞观之治”。见第14张PPT。课件展示:太宗李世民(626~649)----高宗李治(649~683)---中宗李显(683~684)----睿宗李旦(684)----武则天武曌(684~704)亲理朝政。见第15张PPT。课件展示:武则天(624~705),唐高宗李治皇后,后为周,则天称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见第16张PPT。材料展示:材料一:太后(武则天)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