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第一章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学习目标1.掌握比例尺的定义,了解比例尺的几种表示方法和换算。2.运用比例尺换算实际距离。3.熟悉比例尺的大小、范围及详略关系的比较。了解图例和注记的含义。4.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能够提出问题并发表自己的见解,树立地理意识与创新精神。重点难点重点:1.掌握比例尺的定义和公式。2.熟悉图例和注记。难点:熟悉比例尺的大小、范围及详略关系的比较。教法选择讨论式启发式课型新授课课前准备资料图片是否采用多媒体是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时数第2课时备课总数第3课时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引入新课:复习方向内容,提出疑问:当我们拿着我们画的图时,可以看出到哪里去,应该往那里走,但是走多远呢?二、揭示目标:1.掌握比例尺的定义和公式。2.熟悉图例和注记3.学会收集地理信息、学会思考地理问题、在野外旅行中学习地理。三、自主学习:1.比例尺(1)提出疑问:当我们拿着我们画的图时,是否可以看出到哪里去,应该往那里走,能走多远呢?引出比例尺,要求学生掌握比例尺的概念、公式,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式。(2)如何正确选择比例尺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完成9页活动题利用不同的地图观察总结地图比例尺大小对地图的影响。当图幅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范围越大,内容越粗略.如何测量距离计算比例尺,以及如何利用比例尺量算距离也需要反复练习。(3)小结归纳:引入新课板书比例尺的公式和三种表示方式利用学生所熟悉的分数来讲解比例尺,总结归纳比例尺的定义公式。反复练习加深印象。通过分数的性质引申出比例尺的大小。(分子不变时,分母越大分数越小)举例,举手回答计算,合作完成活动题分母比例尺表示实际范围内容越大越小越大越粗略越小越大越小越详细3.学会收集地理信息学生自己阅读,谈谈怎样收集地理信息。(电视新闻、报纸、网络、杂志、图书馆等)4.学会思考地理问题教师可以提一些热门地理问题,让学生讨论思考,例如:为什么瓜州的瓜果特别甜。为什么瓜州早晚温差特别大?为什么我国南方常发生洪涝灾害,北方却常发生旱灾?5.在野外旅行中学习地理讲述: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仅在课堂上学习地理是远远不够的,野外旅行能丰富课余生活,提高审美情趣,增长地理知识,同学们应学会在野外旅行中学习地理。要求学生自己设计一条旅游路线,包括:地点、旅行路线、开始和到达时间、旅行内容、交通工具、物品准备、注意事项等。四、总结本节课主要知识点。学生自己谈收获,教师做补充。板书小结教师检查巡视教师补充。举例小结归纳合作完成活动题讨论回答问题小组合作完成设计路线作业设置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教学反思等级评价(A/B/C/D)检查签阅第周,应备课时实备课时,共课时评价:时间:签查(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