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主题新中国外交一、教材分析70年代的外交作为现代中国外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而言则是一个突破的时代,而外交关系的关键又在于中美关系的缓和,因为中美关系的缓和推动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与中国建交,使中国出现了第三次建交高峰,中国外交也由原来的半个舞台扩展到整个世界舞台,所以本课有着承前启后的特殊意义。二、学生分析学生对于风云变幻的国际关系和外交比较感兴趣,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心情,激发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三、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1)运用文字、图表、影视资料,再现历史场景,引导学生借助形象思维感悟历史。(2)引导学生多方面搜集材料(图书馆、网络)。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关系的改善,说明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并积极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四、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辅助手段,提供大量历史信息,给学生对历史事件有较整体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与此同时,多采用设置问题、课堂讨论等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导入环节,用《乔的笑》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带着兴趣进入到本课的学习之中。讲授过程中,使用图片、音频、视频材料,增加学生对历史的感受和兴趣。巩固练习阶段,使用历史材料等加深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适量的图片、视频、史料的使用,可以使学生对本节课既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整体的把握,又有对细节的具体的感受和认识,从而达到我们既定的教学目标。六、教学流程设计教学环节(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导入播放图片观看图片图片讲授幻灯片展示图片、史料思考回答ppt、图片20120102200942001.jpg探究幻灯片展示问题讨论回答ppt、图片小组合作学习幻灯片展示问题学习回答ppt训练幻灯片展示问题思考回答ppt课堂建构幻灯片展示观看思考ppt、图片作业布置幻灯片展示作业观看识记ppt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本课的设计紧扣历史新授课的特点,以史实为依托,以问题为导向,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紧张有序的氛围里完成比较高效的学习。本节课充分利用ppt展示问题和明确问题,很好的促进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提高了课堂效率,并使历史问题的解决落到了实处。为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45分钟时间内实现更多的知识学习和更好的跟进教师的问题与讲解,在利用PPT技术的同时,还借助了文本学案辅助完成。本课最大的亮点是借助现代史实适时展开的爱国主义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