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各个学校开始探讨各种新的教学模式。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如今教学中需要研究的问题之一。学生自主学习不仅能够有效的提升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够带动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学生在学习中具有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取得好成绩的致胜法宝。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可以体会到学习方法和技巧,因而能够对学习产生兴趣,并且自主学习的方式能使学生的学习状态发生转变,由以前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学习效率得到提升,另外,学生自主学习不仅可以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能够对教师教学有所带动。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针对重难点进行侧重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新课改下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值得我们探讨。首先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学习的过程中总是怀有对于未知的好奇,因此,需要通过课堂的学习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自主学习。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进行启发性的导入课堂内容,设计富有情趣、直观的教学活动情境,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激发自主学习兴趣。其次要构建自主学习的氛围。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过程,而周围环境与氛围对其影响是非常大的。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让学生课本自学、小组讨论、思考问题、探讨规律等方式,营造一种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并且鼓励学生发出疑问,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另外,还要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作用。首先应指导学生掌握课本知识,学会如何看书。教材的内容首先要通读几遍,了解基本内容,然后对于重点、难点知识进行重点学习,并且给自己规定恰当的时间,提高效率。其次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做好课前预习,能够了解所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将不懂的地方做好标记,带到课堂上进行讨论。另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复习,巩固课堂内容,完成课堂作业。指导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统筹兼顾,发现学习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