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1-6年级易错题+必考题综合整理,掌握拿高分!在数学学习中,学生题目做错的原因有很多。下面小编就结合小学数学里出错率较高的几个典型错题,从概念理解不清、知识负迁移、粗心大意三方面来进行易错题的分析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1概念理解不清楚类题型一:计算题错误示例:(1)500÷25×4=500÷(25×4)=500÷100=5(2)34-16+14=34-30=4错题原因分析:学生在学了简便运算定律但还不太理解的基础上,就乱套用定律,一看到题目,受数字干扰,只想到凑整,而忽略了简便方法在这两题中是否可行。例如第1题学生就先算了25×4等于100;第2题先算了16+14等于30,改变了运算顺序,导致计算结果错误。错题解决对策:(1)明确在乘除混合运算或在加减混合运算中,如果不具备简便运算的条件,就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2)强调混合运算的计算步骤:仔细观察题目;明确计算方法:能简便的就用简便方法计算,不能简便的就按正确的计算方法计算。并掌握好运算顺序。题型二:判断题错误示例1:3/100吨=3%吨(正确)错题原因分析: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它只能表示两数之间的倍数关系,不能表示某一具体数量。而学生正是由于对百分数的意义缺乏正确认识,所以导致这题判断错误。错题解决对策:(1)明确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理解百分数的意义。(2)找一找生活中哪儿见到过用百分数来表示的,从而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错误示例2:两条射线可以组成一个角。(正确)错题原因分析: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组成的。学生主要是对角的概念没有正确理解。还有个原因是审题不仔细,没有深入思考。看到有两条射线就以为可以组成一个角,而没有考虑到顶点!错题解决策略:(1)根据题意举出反例,让学生知道组成一个角还有一个必不可少条件是有顶点。(2)回忆角的概念。强调要组成一个角必不可少的两个条件:一个顶点、两条射线。(3)教育学生做题前要仔细审题,无论是简单的还是难的题目都要深入多加思考,绝不能掉以轻心。题型三:填空题错误示例1:两个正方体的棱长比是1:3,这两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比是1:3;体积比是1:9。错题原因分析:这题是比的应用部分的内容。目的是考查学生根据正方体的棱长比求表面积和体积的比。所以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是关键。学生有的是因为忘记了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有的是因为对比的意义不理解,认为表面积比和棱长比相同,所以导致做错。错题解决策略:(1)巩固理解比的意义及求比的方法。(2)明确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错误示例2:甲班人数比乙班多2/5,乙班人数比甲班少2/5或3/5。错题原因分析:学生把表示具体量25与表示倍数的2/5在意义上混同了。认为甲班人数比乙班人数多2/5就是乙班人数比甲班少2/5。对于数量与倍数不能区分。而且一会儿把甲班人数当成单位“1”,一会儿把乙班人数当成单位“1”,概念不清楚。错题解决策略:(1)区分数量与倍数的不同。(2)画线段图,建立直观、形象的模型来帮助理解。(3)明确把乙班人数看做单位“1”的量,于是甲班人数是:(1+2/5)=7/5.所以乙班人数比甲班人数少2/5÷7/5=2/7。错误示例3:把一根5/6米的绳子平均分成5段,每段占全长的1/6,每段长1/6米。错题原因分析:每段与全长之间的关系是1份和5份之间的关系,即每段占全长的1/5,5/6÷5=1/6米,每段长1/6米。本题考查分数的意义的理解和分数除法的运用,学生没有理解和掌握。所以因为分不清两个问题的含义而把两个答案混淆了。错题解决策略:(1)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楚两个问题各自的含义。(2)教育学生做题前要养成仔细审题、认真思考的习惯。2知识负迁移类题型一:计算题错误示例1:0.9+0.1-0.9+0.1=1-1=0错题原因分析:一看到例题,学生就想到a×b-c×d形式的题目,就乱套用定律,只想到凑整,而忽略了是否可行。错题解决策略:(1)明确在加减混合运算中,如果不具备简便运算的因素,就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所以本题答案应该是0.2。(2)强调混合运算的计算步骤:仔细观察题目;明确计算方法:能简便的用简便方法计算,不能简便的按正确的计算方法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