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地球与地图第1课时地球和地球仪高考考点高考导航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经线和经度、纬线和纬度、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经纬网的特点和作用。3.时区的划分、日界线、国际标准时间、北京时间和区时的应用。1.知道地球的形状与大小,会根据经纬度判断半球,会利用经线、纬线的特点判断方向。2.掌握经纬网的特点,并能够利用经纬网进行区域定位、方向辨别、估算距离等。3.理解时区的划分,学会利用经度差或时区差比较时间的早晚,能够确定地球的日期分界线。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2.大小3.地球仪上的要素(1)地轴:地球__自转__运动的旋转轴。(2)极点:__地轴__与地球表面相交的点,指向__北极星__附近的一点是北极点,与北极点相反的一点为南极点。(3)赤道:地球表面到__两极__距离相等的大圆。二、纬线和纬度1.纬线特点长度形状方向由__赤道__向两极逐渐缩短圆形并相互平行指示__东西__方向2.纬度(1)划分:以赤道为0°向南北各分为__90°__。赤道以北为__北纬__,用“N”表示;赤道以南为__南纬__,用“S”表示。(2)应用①低、中、高纬地区的划分界线:__30°__、__60°__纬线。②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__赤道__。③地球五带的划分界线:23.5°(回归线)、66.5°(极圈)。三、经线和经度1.经线特点长度形状方向所有经线都__等长__都是半圆,相交于两极指示__南北__方向2.经度(1)划分从__本初子午线__向东西各分为180°,以东为东经,用“E”表示;以西为西经,用“W”表示。东经度向东度数增大,西经度向西度数增大。(2)应用①确定地方时,划分时区。②划分东西半球:__20°W__和__160°E__组成的经线圈。四、经纬网地球仪或地图上,由__经线和纬线__相互交织构成的网格。可由此确定地球表面任一点的__经纬度__坐标。五、时区与日界线1.时差产生的原因:地球__自西向东__自转,同纬度偏东地点要比偏西地点先看到日出,时刻较早。2.地方时:因__经度__不同而出现的不同时刻。同一条经线上的各地,地方时相同。经度每隔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3.时区的划分:每隔经度__15°__划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划分为__24__个时区。4.区时:每个时区都以本时区__中央经线__的地方时作为本区的区时。5.北京时间:我国采用北京所在东八区的区时(120°E的地方时)。6.日界线:原则上以180°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拓展思维1.一个人在某地,如果不改变方向,沿经线向南或向北走,能否到达原地?如果沿纬线走,不改变方向,向东或向西走最终会回到出发点吗?为什么?答案:沿经线不改变方向向南或向北走不能回到原地,原因是南北方向是有限方向,到极点后即到达终点。沿纬线走不改变方向向东或向西走最终会回到出发点,因为东西方向是无限方向,纬线是一个圆。据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地球上有南极点和北极点,而没有东极点和西极点。2.“南辕北辙”有道理吗?答案:从地球的形状而言,一个人不停地向北走,过了两个极点后是可以回到原点的,但在现实中,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3.如何在经纬网地图上判读东经与西经、南纬与北纬?答案:在经纬网地图上,自西向东,经度数逐渐增大的为东经,经度数逐渐减小的为西经,即东增西减为东经,东减西增为西经。自南向北,纬度数逐渐增大的为北纬,逐渐减小的为南纬,即北增南减为北纬,北减南增为南纬。4.如何根据一个点的位置判断其所处的半球?答案:根据经度数看东、西半球:西经度<20°时在东半球,>20°在西半球;东经度<160°时在东半球,>160°在西半球。纬度数看南、北半球:北纬位于北半球,南纬位于南半球。知识点1经纬网的判读与应用1.定“方向”理论依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1)方格状经纬网图上经线和纬线呈直线。(如下图所示)①南北方向的确定:分处南北半球的两点,北半球在南半球的北方;同在北半球的两点,纬度越大越靠北;同在南半球的两点,纬度越大越靠南。②东西方向的确定:同在东经度的两点,度数大的点在东方;同在西经度的两点,度数大的点在西方;分处东西经度的两点,它们的东西方向确定可以依据下面方法:上图中A地位于B的东北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