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商业的发展【从容说课】本课主要从三个大的方面、分不同的历史阶段介绍了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商人的出现和商业的兴起,宋元商业的繁荣,明清的徽商与晋商。这些内容一方面介绍了我国古代商业在不同阶段的发展概况,说明我国古代经济的发展也包括商业的繁荣;另一方面也对我们今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借鉴。内容涉及的时间长,专业性强。与内容有关的绘画、图片、实物(如货币等)、文字资料异常丰富。在教学中适当进行补充,增加学生对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了解,为学生认识商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奠定基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识点:“商人”名称的由来,商业发展的表现;早市、夜市、交子的出现、商业都市;徽商与晋商;2、技能:理解: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原因及其与农业、手工业的关系;运用:柜坊与飞钱和后世的银行与汇票的关系;政府控制商业与市场的自我调节;商业繁荣、市场经济与规范市场秩序;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图片、文字、视频等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掘学生学习的动力。2、通过问题探究、归纳比较、图表分析等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商业的产生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又促进经济的发展。2、两宋商业发展与当时政局的关系;3、“无商不奸”与“无商不活”【教学重点】中国古代商业产生发展繁荣的表现【教学难点】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繁荣的原因【教具准备】1、准备多媒体设备(电脑、液晶投影仪、视频展示台)及网络设备。2、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商业活动是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封建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但古代商业还是有不同程度的发展,那么做生意的人为什么称谓“商人”?怎么理解“无商不奸”?又如何理解“无商不活”?【推进新课】商业的兴起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商业的出现又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古代商业产生于先秦时期,初步发展于秦汉时期,到了隋唐时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一、商人的出现和商业的兴起1、商业兴起于先秦时期中国人很早就学会经商,商朝人善于经商。周武王灭商后,商朝的遗民为了维持生计,东奔西跑地作买卖,日子一长,便形成一个固定的职业。周人就称他们为“商人”,称他们的职业为“商业”。这种叫法一直延续到今天。商朝人使用的货币是贝类,有海贝、骨贝、石贝、玉贝和铜贝。铜贝的出现,说明商代已经有了金属铸造的货币。到了西周,商业成了不可缺少的社会经济部门。当时在“工商食官”的制度下,商业由国家垄断。在商业交换中,主要的货币用心爱心专心仍然是贝,但铜也被用作交换手段。铜本身是一种重要的商品,同时也担负着货币的职能,后来就发展为铸造铜币。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各地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春秋时期著名的大商人有郑国的弦高、孔子的弟子子贡和范蠡;战国时期著名的商人有魏国的白圭、吕不韦。战国时期各国铸造流通的铜币种类增多,形状各异,有的模仿农具,有的模仿各种工具,也有的模仿贝的形状。货币的数量大,种类多,反映了商业较过去发达。商品交换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繁荣。【资料补充】货币的发展:商周时使用的货币为贝类,春秋战国时是各种铜币,秦朝的货币是“秦半两”,汉代的货币是“汉五铢”,唐朝铸“开元通宝”。以后基本沿用。货币的变化说明商业产生之后逐渐在发展,经营逐渐在规范,范围逐渐在扩大,手段也逐渐在进步。2、秦汉时期商业初步发展【合作探究】秦朝时期商业发展的原因有哪些?秦始皇统一中国、统一货币、统一度(长短)量(容积)衡(轻重)度量衡,修建驰道,这些措施都有利于商业的发展和国家的统一。【合作探究】西汉时期商业发展的具体表现有哪些?(1)出现商业中心:长安和洛阳,以及邯郸、临淄、宛(南阳)、成都等。(2)每个城市都设有专供贸易的“市”。长安城东、西有市,后来发展为九个市,当时官府对城市的商业活动采取严格限制的政策。市区与住宅区严格分开,周边有围墙。市内设有出售商品的店铺、官府设有专职官员市令或市长进行管理,按时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