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15篇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1【教材分析】地铁是先进的地下交通工具,在城市交通中担负起乘客运输的任务,大大缓解了城市的交通压力。地铁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更多的便捷,同时也引起了幼儿的兴趣。地铁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它跑得那么快?地铁的开通引发了幼儿浓厚的探究欲望。本次活动根据幼儿“好奇、好问、好体验”的特点,结合视频、画面,引导幼儿在直观感受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地铁的特点和功能,激发幼儿对现代交通工具的认知兴趣,培养幼儿安全、文明乘车的意识。【活动目标】1、了解地铁的外部构造、功能以及便捷、环保的特点,知道乘坐地铁的基本程序。2、能大胆讲述乘坐地铁的经历及需要注意的问题。3、感受地铁出行带来的方便,萌发安全乘车、绿色出行的意识。【活动准备】1、请家长带幼儿乘坐地铁,感知地铁的特点。2、教师自制课件(乘坐地铁的视频、采访地铁工作人员的视频、地铁的相关图片、地铁路线图)。3、“幼儿学习材料”——《身边的科学》。【活动建议】1、结合图片,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地铁的外部构造、功能等。(1)提问:你平时坐地铁吗?地铁是什么样子的?(2)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进一步了解地铁的外部构造、功能。提问:地铁在哪里?它是怎样行驶的?和我们坐的火车有什么不一样?小结:地铁是铁路运输的一种形式,需要在专门的地下轨道行驶。它的车头是子弹头的形状,有利于减小高速状态下的风阻,减少能耗,提高车速。2.结合课件,引导幼儿知道乘坐地铁的基本程序,了解地铁便捷、环保等特点。(1)引导幼儿交流乘坐地铁的经验。提问:你是怎样乘坐地铁的?(2)请幼儿观看乘坐地铁的课件,了解地铁便捷、环保的特点。提问:人们是怎样乘坐地铁的?为什么人们喜欢乘坐地铁?小结:乘坐地铁安全、准点、快捷、舒适,是一种环保的出行方式。3、结合课件,引导幼儿了解乘坐地铁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感受地铁与人们生活的关系。(1)引导幼儿讨论、交流。提问:乘坐地铁时要注意哪些问题?(2)引导幼儿观看地铁工作人员的采访视频,进一步了解乘坐地铁的注意事项。提问:这是谁?他说了哪些事?小结:地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方便,只有有序上下车,不拥挤,遵守乘车规则,保护好环境卫生,才能安全快乐地出行。【活动延伸】请幼儿阅读《身边的科学》第15页,进一步了解如何乘坐地铁。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2【活动背景】我们班很多孩子干事磨磨蹭蹭,我们对孩子一日生活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发现或多或少有磨蹭习惯的幼儿高达78%。在家中,幼儿磨蹭的行为习惯更为严重。早晨起床让家长很头痛。大班孩子将要升入小学,孩子没有时间观念的现状急需改变,于是,我设计组织了“一分钟”的社会学习活动。【活动目标】1.知道时间的价值,初步树立时间概念。2.体会一分钟的长短,懂得珍惜时间。做事不磨蹭。3.学习制订作息时间计划,并能按计划执行。【活动过程】1.在理解故事中初步感受时间活动开始,我给幼儿讲述了故事《一分钟》,孩子们都被元元的慌张、忙乱逗笑了。“为什么元元只是在床上懒了一分钟,最后到学校却迟到了20分钟?”当我的问题一提出,孩子们有的说:“因为元元太懒了!”有的说:“因为元元碰到了红灯!”还有的说:“因为元元没有挤上公共汽车。”他们的认识都停留在元元做的事情上,没有把元元的行为与浪费时间挂钩,同时也充分表明孩子们没有时间概念。我在肯定了幼儿的回答之后,出示了一副图:晚起床一分钟一十字路口遇红灯耽误时间一没赶上公共汽车走着上学,耽误时间一上课迟到20分钟。在图的提示下,幼儿明白了由于元元晚起床一分钟,导致了在十字路口和车站都耽误了时间,于是一分钟就变成了20分钟。但是,一分钟到底是多长呢。从孩子的目光中我觉得他们的理解仍然是混沌的,于是引出了下面的环节。2.在操作实验中体会一分钟的长短我先请幼儿进行猜想“一一分钟可以干多少事情”?孩子的猜想五花八门:“一分钟看一本书、一分钟可以看电视、一分钟可以玩儿电脑、一分钟能听一首歌、眨一下眼”……一分钟到底是多长?可以做哪些事情呢?我计时,幼儿开始做实验,并把做事的结果记录下来。一分钟后,幼儿开始交流自己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