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力 课 题§3.2 弹力课 时一个课时教材分析教材地位分析:《弹力》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第三章第二节,承接之前学习的重力,并且为接下来要学习的摩擦力打下基础提供铺垫。弹力本来就是一种很重要的力,又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是力学部分特别重要的一个环节。教材内容分析: 1.形变:物体发生形变是力作用的结果,形变方式有形状及体积的改变,任何物体只要受到力的作用必发生形变,只不过有些形变程度很小,只有通过仪器及实验手段才能明显显示出来,在力的作用下不发生形变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形变的种类有两种:一种是弹性形变,一种是非弹性形变. 2.弹力:弹力是接触力,物体间产生弹力,两物体必互相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学情分析1 心理特点 (1)高一学生好奇心强 (2)形象思维逐步向逻辑思维发展2 知识基础 学习了力的概念,重力和基本相互作用。3 认知困难 (1)欠缺理性化的思维过程。 (2)认为凡是物体接触就会有弹力产生。 (3)对弹力的方向有误解。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1:弹力的产生条件,常见弹力的方向和大小的判断。2:探究弹簧弹力的规律。 3:实验设计与操作. 教学难点正确判定弹力方向和大小。教学方法 教法 实验,讨论,探究 ,启迪创新。 学法 联系实际 观察 合作 归纳法。教 学 目 标知识与技能 1.知道形变的种类和形式 2.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和方向的判断,会画弹力示意图 3.知道胡克定律,会用胡克定律解决有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在实际问题中确定弹力方向的能力 2.锻炼自己动手设计和操作实验的能力 3.知道实验数据处理的常用方法,学会用图像法处理数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感受物理与自然的美 2.培养严谨的科学探究精神 3.了解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物理和生活息息相关,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激发创造热情。 教 学 用 具教具准备 刻度尺三十根、一点五米长的细钢丝六十根、泡沫塑料块、铁块、激光笔、小平面镜、通过橡皮塞插有细玻璃管的椭圆形红墨水玻璃瓶、橡皮筋、多媒体教学设备 ,等等.教 学 活 动 (一)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动手制作:每个学生分发一根细铁丝,让同学们自己动手绕制一个小弹簧;完成弹簧制作后,让学生动手轻轻地拉一拉或压一压。师:在弹簧被拉伸(或被压缩)的同时,有没有感觉到手受到力的作用?生:感觉到手受到力的作用。师:那么,这是什么力呢?它是怎样产生的?它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