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阜宁中学 2010 届历史一轮复习教学案必修三·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三、宋明理学编号:49 编写:张国庆 审定:罗学成 仇亚洲【内容标准】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教学要求】1.列举程颢、程颐、朱熹、王阳明等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2.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状况。⒊ 汲取理学中的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等精神取向。【考试说明】1 程朱理学2 王阳明的心学。【考点解读】 1、程朱理学 ⑴ 理学概念: 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同时,他们又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其中,北宋时期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时期的朱熹,成就最为突出,所以“理学”也称为“程朱理学”。⑵“二程” 的思想主张:①程颢、程颐被称为“二程”,他们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万物只有一个天理,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②同时,“二程”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③“二程”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认为“物皆有理”,只有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他们把知识、道德和天理联系起来,认为“进学则在致知”,“穷理格物”,掌握天下之理,达到对普遍天理的。 ④确定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天理的核心就是“仁”;修养的最高境界就是“仁”;仁者能化物于无形;仁者能获得“孔颜之乐”(高度的主体自由和极大的精神满足。)(3)朱熹的思想主张: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在儒学地位上仅次于孔孟。① 他特别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它是人性的最高境界;② 并指出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具有仁、义、礼、智等美德,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所以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③ 朱熹更认为,“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二字而不是求科学之真。④ 理气关系:理比气更根本,理先于气,理一气二;万物各有其理;万物之理终归于“太极”。理学修养论:以本体论为基础,强调日积月累、循序渐进;追求“仁”,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理学的社会政治理论:正君心,维护封建统治秩序。(4)影响:① 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 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② 特别是用纲常名教几条绳索,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