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4 讲 环境与环境问题、环境管理与公众参与 环境与环境问题1.(2017·高考全国卷Ⅱ)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地区因受人为干扰,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土壤侵蚀严重,出现“红色荒漠”(如图)。为治理这一环境问题,20 世纪 80 年代,当地采用人工种植松树和自然恢复等方式造林育林,形成了不同的植被景观。分析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比人工松林防止水土流失效果更好的原因。解析: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比人工松林防止水土流失效果更好的原因可从植被结构、植被类型、根系作用等角度分析。答案:植被结构更复杂,截留降水效果更好;地表植被更丰富,延缓地表径流汇流速度,地表水下渗作用更强,涵养水源效果更好;地下根系更发达,固土能力更强;植被多样性更好,水土保持更稳定。2.(2018·高考海南卷)“装配式”建筑方式类似于“搭积木”一样建造房子,即将梁、柱、墙板、阳台、楼梯等部件(部品)设计成一系列的模块,在工厂里制作好,然后运到建筑施工现场进行拼装。而传统建筑施工中,则是把钢筋、水泥、沙石、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直接运至建筑现场进行施工。从环境保护角度,说明采用“装配式”建筑方式的优点。答案:在工厂里进行集中生产建筑的部件(部品),可减少扬(灰)尘和废水排放,降低噪声污染,降低能耗。可减少现场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废弃物,以及减少废弃物对周边土地的占用。运输装卸过程中,散落少,污染小。1.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危害和特点(1)环境问题的表现:资源严重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及全球环境变化等。(2)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危害:环境问题的产生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而以人为原因更为重要。具体原因及危害表现如下:1(3)环境问题的特点特点表现危害的不可预见性 环境变化是一个规模极大、时间很长的过程,难以在实验室中模拟。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一般是经过一段较长的潜伏期后才表现出来过程的不可逆性 由于科学与技术的进步,人类具有了大规模干预环境的能力,环境中经长期演化形成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发生改变,而其中有些过程是不可逆的规模的全球性有些环境问题不只影响一个流域、一个地区或少数国家,而且影响其他国家甚至全球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人类过度索取资源造成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等环境问题,其成因、地区分布及危害具体如下表所示:环境问题成因地区分布危害全球气候变暖森林大量减少;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全球大部分地区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臭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