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战略大决战教案讲课教师:学科:历史课时:1总课时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并把握解放战争发展到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战略决战。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时空概念,掌握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的基本技能。通过列表整理三大战役有关知识和结合地图讲述三大战役战况,培养学生动手和应用相关历史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标志着国民党政权的垮台,蒋家王朝的覆灭,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总代表被推翻。教材分析教学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教学难点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引导学生认识渡江战役捍卫了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作用。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教学目的、时间分配等)导:我们今天将学习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三阶段——战略大决战。请大家根据上一课所学知识,想一想,学生回答问题5分钟课件展示课题解放战争在战略大决战之前经历了哪两个阶段?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什么?战略进攻开始的标志是什么?解放战争经过两年的防御和进攻,敌我双方的力量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党中央根据这种变化作出了什么样的战略决策呢?党中央根据这种变化作出了什么样的战略决策呢?通过上面的介绍,说明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主力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了。战略大决战。动:一、三大战役1、在《三大战役示意图》上,读出每一战役起止时间、歼敌人数,找出重大战役或重大事件发生的地点,相应战役。2、战略决战为什么选择东北为突破口,有哪些有利条件?3、辽沈战役的关键是攻打哪里?为什么?4、陈毅曾说过,淮海战役是人当时是敌强我弱,敌人进攻,人民解放军防御,人民解放军在正确战略方针的指导下,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并于第二年夏,开始转入战略进攻。学生填写三大战役简表讲述战役的经过视频展示:决战前双方力量对比。(包括兵力、装备、士气、态势)20分钟课件:《三大战役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能力。课件:三大战役简表通过列表整理三大战役有关知识和结合地图讲述三大战役战况,培养学生动手和应用相关历史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请结合P94《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表,说说陈毅的话说明了什么?5、中共中央为什么要采取和平手段解放北平?6、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下达的命令,说一说渡江战役的目的是什么?结合“自由阅读卡·邓小平不坐黄包车”想一想南京解放意味着什么?7、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总:1、总结本课主要内容。2、学生谈学习本课的收获。落:(1)从年月到年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三大战役。(2)年月日,南京解放,统治中国的的国民党政权垮台,后来,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3)辽沈战役中最关键的一仗是()A.长春B.沈阳市从双方力量对比、士气、民心向背、政权性质、国家职能、历史发展趋势等方面学生分析共产党打败学生国民党的原因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能力5分钟15分钟C.锦州D.天津(4)淮海战役的中心地区是()A长春B徐州C南京D天津(5)为渡江战役奠定基础的战役是()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6)三大战役中歼敌最多的是()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板书设计第18课战略大决战一、三大战役二、渡江战役:南京解放三、三大战役的历史意义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