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与意义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1.结合实例和相关资料,说出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综合思维)2.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例,分析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条件、主要内容及其地理意义。(地理实践力)一、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1.区域协调发展的内容:涵盖经济、社会和生态等方面。2.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1)缩小地区发展差异,实现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共同提高。(2)实现地区间的合理分工,充分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3)促进生产要素有序流动,消除地区壁垒。(4)实现可持续发展,降低开发的资源环境代价。3.区域协调发展:是内部统筹与区域之间的协作统一(1)区域内部统筹:区域内部各生产要素和利益群体,通过目标和行动间的协同,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2)区域之间协作:依托资源互补、产业关联和文化相通等,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间流动,扩大分工协作,实现共同发展。二、区域协调发展的意义1.有利于增进社会公平,提高各地区人民的生活质量。2.有利于提高资源的空间配置效率,促进区域分工合理化。3.有利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促进区域水平的整体提高。4.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活动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协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1.区域协调发展是指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2.区域协调发展是指区域之间的协作统一。()3.区域之间的协作是最终实现两个区域间发展水平完全一致。()4.我国东西部的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促进了西部地区的发展,对东部地区影响不大。()5.下列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说法错误的是()A.可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B.可促进环黄海经济区发展C.京津冀地区的整体实力将进一步提升D.首都“大城市病”问题得到缓解提示:1.×早期区域协调发展主要是指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现在则涵盖了经济、社会和生态等方面的内容。2.×区域协调发展是区域内部统筹与区域之间的协作统一。3.×区域之间的协作是缩小地区发展差异,实现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共同提高,并非是实现两个区域间发展水平完全一致。4.×我国东西部的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为双方的发展提供了资源、资金、技术、人才、1信息、政策等发展动力,从而实现了双赢,推动了区域共同发展。5.B[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促进了环渤海经济区的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与意义材料一区域协调发展是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之一。具体内容为: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继续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和积极性,通过健全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扶持机制,逐步扭转区域发展差距拉大的趋势,形成东中西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材料二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问题1(综合思维)由材料一可知,早期区域协调发展所涵盖的范围主要是哪些方面?提示: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问题2(综合思维)由材料二可知,目前区域协调发展涵盖了哪些内容?提示:涵盖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方面。问题3(综合思维)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分别体现了区域协调发展的哪种协作发展?提示:分别是区域之间的协作统一和区域内部统筹发展。[归纳提升]1.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2.区域协调发展的意义社会增进社会公平,提高各地区人民的生活质量经济提高资源的空间配置效率,促进区域分工合理化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促进区域水平的整体提高生态促进社会经济活动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协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1.下列关于区域协调的说法,正确的是()2A.协调发展即区域协调发展B.区域协调发展即区域经济协调发展C.缩小地区差距是区域协调发展的一部分D.区域协调发展即区域之间的协作C[协调发展涵盖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