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桑》教学设计教学设想这是一首古代民歌。诗歌中反映的社会现实,学生可能一时难以理解,在教学中应注意诗歌背景的介绍。这是一首五言诗,读来琅琅上口,可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以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还记得《谈骨气》这篇课文吗?孟子给“有骨气”下的定义是什么?(学生回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对,我们今天又要认识一个“有骨气”的人,还是一位美丽的女子。二、听录音(也可由教师范读课文)要求:解决生字难字。三、学生自由诵读课文要求:结合注释体会句意,注意停顿和节奏。四、讨论交流1.提问:诗歌是怎样表现罗敷的美貌的?明解: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正面描写: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侧面描写: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2.提问:罗敷是否只具有外表美?明确:罗敷不光外表美,心灵更美。罗敷坚拒使君调戏,表现出她坚贞不屈、勇于斗争的高贵品质。罗敷以夸耀自己的丈夫,使欺弱怕强的使君无从下手,充分表现出罗敷的沉着和机警聪慧3.提问:诗歌是怎样刻画使君的形象的?明确:使君是一个荒淫无耻的封建官僚。诗歌先是写他停留着不走,继而打听年龄,最后竟提出“共载”,步步深入地暴露出使君的肮脏灵魂。4。提问:刚才我们对使君的评价是一种传统的评价,你对使君的行为有什么新的看法吗?明确:这是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在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指责使君,鞭挞他的荒淫无耻。其实,换二个角度来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使君的行为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回答这个问题,可以允许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只是观点要合理,并做到有理有据。五、课堂练习学生充分展开想像,描绘罗敷“置词”后的情景。六、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2.展开想像,增补一些情节,将这首诗改写一个故事。(《初中语文第六册教案》人教社延边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