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1教学目标(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掌握并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认识其特点;(2)认识并深入理解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及其历史局限性,从而更为客观的评价商鞅变法及商鞅本人.。2,过程与方法:采用谈话法,材料问题归纳法以及学生讨论等多种形式,对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具体措施,影响等进行深入分析,提高学生分析,理解和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商鞅变法及其影响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改革的曲折性和改革家们的远见卓识,大无畏精神,从而坚定社会主义改革的信心。2学情分析1、学生对本课相对比较熟悉。初中历史教材有这节课的详细内容。2、商鞅是濮阳市的历史文化名人,所以学生对商鞅的事迹相对比较熟悉和崇敬。3、学生基础不是太好,对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因此适合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重点难点【重点】1,分析和理解商鞅变法的内容;2,认识商鞅变法的历史影响。【难点】认识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和局限性,进一步认识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从而认识改革的曲折性。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商鞅变法情景激发,导入新课]:齐读李白诗(课件展示: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联想统一的场面和气势,先感知商鞅改革的重大影响,同时课件展示图片濮阳市戚城公园里的商鞅像,让学生借此感知濮阳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活动2【活动】检查预习效果一、检查预习效果]:提问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然后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商鞅变法的背景的知识点的总结(3分钟)。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①战国初期,在经济,政治,文化上,秦国都落后于六国("诸侯卑秦,丑莫大焉")②秦孝公决心变法图强,广纳贤士,重用商鞅③商鞅积极宣传变法的意义,为变法扫清思想障碍④其它国家的改革变法为秦国提供了一定的经验教训。再让学生用1分钟时间再巩固记忆。活动3【活动】自主学习探究]★商鞅变法的内容★商鞅变法的影响自主学习探究]。学生读教材完成下列内容,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基础知识。(时间5分钟,内容是教材21到24页)★商鞅变法的内容1.军事:(1)废除,奖励军功。新法把结合起来,增强了士兵,大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同时还打击了贵族特权,树立了的政治、经济优势(2)商鞅在奖励的同时,也严肃军纪。3)实行制度,使秦国在争霸战争中的兵源得到保证2.经济:(1)废除制。商鞅下令“为田开阡陌封疆”,承认私人占有土地的合法性,允许自由买卖土地。这一法令正式废除了井田制,推动了的发展。(2)奖励耕织,重农抑商。这些措施为稳定,增强提供了保证;免除徭役以奖励耕织的办法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产积极性,直至秦汉仍继续沿用。3.加强中央集权(1)建立。商鞅新法把秦国划为41个县,各县设有令和丞,由国君任免,使从地方到中央的政治、经济、军事权力集中于国君一人,强化了中央集权。(2)a.为了加强管理和控制,切实有效地行使政府权力,新法推行制度,不仅实行于乡里,还实行于军队之中。b.商鞅还规定,强化法律意识,保证变法的彻底执行,只是措施过于严苛。(3)在秦国范围内颁布、,是在经济领域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举措。4)在思想文化领域,商鞅采取了的措施。后来秦始皇焚书坑儒实示上与商鞅一脉相承,都是为了加强思想文化统治★商鞅变法的影响1.对秦国:沉重地打击了旧贵族,发展了,增强了国力,壮大了军事力量,稳定了统治秩序,达到了的目的。2.对历史发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不仅推进了秦国社会的发展,而且推动宗法分封制向转型,为秦始皇建立大一统帝国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后世有人说:“百代犹得秦政法”。提问学生,展示成果。(5分钟)活动4【活动】合作探究一]合作探究一]本环节既锻炼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也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先课件展示生成问题。(一)课件展示1:材料一“小马过河”的故事同学们都比较熟悉,小马要过河,但它不知道河水有多深,于是它去问小象河水深不深,小象说:“河水很浅,我淌着就过去了。”小马又去问小羊河水深不深,小羊说:“河水很深,千万别去,上次差点把我冲走。”最后小马勇敢地下河,才发现,河水不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