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时空观念]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课标导航课程标准课标解读1.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2.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1.了解人类早期农耕畜牧的发展,运用“唯物史观”认识农耕畜牧是人类文明产生的前提。2.搜集各文明区域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和文字出现的史料,知道文明诞生的标志。3.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从“家国情怀”角度理解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的特点。4.结合各文明古国的历史和地理环境,从“时空观念”角度理解形成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特点的条件。人类文明的产生1.人类文明产生的前提——农耕畜牧的产生(1)农业和畜牧业发展的成就:西亚地区最早培植出大麦、小麦和豆类作物,南亚、中国和中南美洲等地也培育出各自的农作物,如南亚的芋头,中国的水稻和粟,中南洲的玉米和南瓜等。在这些地区,还驯养了羊、猪和牛等动物。最初的农业和畜牧业逐渐发展并传播开来。(2)农业和畜牧业发展的影响①社会分工出现: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②贸易发展:不同地区的产品互通有无,促进了交换和贸易。③艺术和科学产生:社会经济的发展,让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④早期城市形成:农耕生产需要人们定居生活,一些较大的居住点逐渐发展城市是国家出现、文明时代到来的标志为早期城市。2.人类文明产生的标志(1)阶级和奴隶制的出现①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剩余产品→私有制逐渐产生→社会分化成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两大阶级。②为争夺土地和资源,一些部落之间爆发战争,被征服者往往成为征服者的奴隶,奴隶制形成。奴隶反抗奴隶主的斗争,成为最早的阶级对抗形式(2)国家形成:在阶级矛盾和部落战争的双重作用下,逐渐出现了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国家开始形成,人类进入奴隶社会。(3)文字产生:出于记事和管理的需要。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自然地理环境:两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但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亚洲西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经的区域,古希腊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之间的地方”。大体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斯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2)苏美尔时代:公元前3500年左右,产生了最初的文明。约公元前2900年,两河下游的苏美尔地区出现一系列城市国家。城市国家之间混战不止苏美尔人成为这一地区古代文明的奠基者(3)古巴比伦王国时期①统一: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②政治制度:建立君主专制制度。③《汉谟拉比法典》: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典。(4)文化成就: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最早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可以说是古代世界几大文明中最早产生的的史诗;诞生了著名的洪水和方舟传说;苏美尔人发明了60进制。《旧约全书》中“诺亚方舟”故事的原型苏美尔人发明将小时分为60分钟,每分钟分60秒的计时系统2.古代埃及文明(1)地理环境:尼罗河的定期泛滥,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尼罗河还提供在埃及人的眼里,“洪水之神”是喜神了连通上下埃及的交通条件。(2)埃及统一: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3)专制统治①法老的地位:法老被视为神在人间的代表,掌握着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最重要的权力。②法老之下,设有官员分别处理政务和地方事务。(4)文化成就①有丰富多彩的神话和文学故事。②出现古老的象形文字。③制定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④莎草纸是古代埃及主要的书写材料和重要的出口物资。“莎草纸”并不是现今概念的“纸”,它是对莎草这种植物做一定处理而做成的书写介质,类似于竹简的概念⑤建造金字塔,体现了法老的至上权威。3.古代印度文明(1)文明产生:诞生于印度河流域的大平原上。后来雨水丰沛、植被茂盛的恒河流域逐步得到开发,成为印度历史的中心舞台。(2)种姓制度①形成:到公元前6世纪,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国家。在国家形成过程中,印度发展出种姓制度。以统治阶层为中心,划分出许多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