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中考模拟试题人教实验版五四制【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中考模拟试题【模拟试题】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3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2.下图中几何体的主视图是()3.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A.B.C.D.4.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A.B.C.D.5.如图,⊙O中,ABDC是圆内接四边形,∠BOC=110°,则∠BDC的度数是()A.110°B.70°C.55°D.125°6.三角形的重心是()A.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的交点B.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C.三角形的三条高线的交点D.三角形的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7.将五边形纸片ABCDE按如图方式折叠,折痕为AF,点E、D分别落在,已知∠AFD=102°,则∠CFD′等于()A.22°B.24°C.28°D.30°8.一个袋子里装有一双红色、一双绿色手套,两双手套除颜色外其它完全相同,随机地从袋中摸出两只,恰好是一双(颜色相同,一只左手,一只右手)的概率是()A.B.C.D.9.甲、乙两同学从A地出发,骑自行车在同一条路上行驶到B地,他们离出发地的距离s(千米)和行驶时间t(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有下列说法:(1)他们都行驶了18千米(2)甲在途中停留了0.5小时(3)乙比甲晚出发了0.5小时(4)相遇后,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5)甲、乙两人同时到达目的地其中符合图象描述的说法有()A.2个B.3个C.4个D.5个10.如图,已知等边三角形ABC,两个等圆⊙O1、⊙O2相外切,且⊙O1与△ABC的两边AB、BC相切,⊙O2与△ABC的两边AC、BC相切,若两圆的半径为r,则△ABC的边长等于()A.4rB.C.D.第II卷(非选择题共90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请将答案直接填在题中横线上)11.不等式组的解集是。12.如图,由于A、B两点间有一湖泊无法直接测量其间的距离,测得∠ABC=∠EDC=90°,BD=36米,CD=24米,DE=32米,则AB=米。13.有一弧形弯管的半径为90cm,弧所对的圆心角是100°,则这段弧的弧长是cm。14.把6张形状完全相同的卡片的正面分别写上数字1,2,3,4,5,6,且洗均匀后正面朝下放在桌子上,从这6张卡片中随机抽取一张卡片,把它再放回去,再从这6张卡片中随机抽取一张卡片,则这两张卡片上的数字相同的概率是。15.当时,则代数式。16.如图,将纸片△ABC沿DE折叠,点A落在点A′处,已知∠1+∠2=100°,则∠A的大小等于度。17.观察下列图形并填表:18.如图①中:共有1个小立方体,其中1个看得见,0个看不见;如图②中:共有8个小立方体,其中7个看得见,1个看不见;如图③中:共有27个小立方体,其中19个看得见,8个看不见;……,则第⑥个图中,看不见的小立方体有个。三.解答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共66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证明过程)19.(本小题6分)按下列程序计算,把答案写在表格内:(1)填写表格:(2)请将题中计算程序用代数式表达出来,并给予化简。20.(本小题8分)为了解初中生课余时间最喜欢的文体活动,学生会文体部在本地区初中学生中随机调查了部分学生最喜欢的文体活动项目并制作了扇形统计图如下:(1)请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填写下表:(2)若该地区共有初中生4000人,请估计该地区初中生中最喜欢田径的人数约有多少人?21.(本小题满分8分)已知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第一象限的交点为P()。(1)求及的值;(2)求一次函数的图象与两坐标轴的交点坐标。22.(本小题8分)如图,把一个直角三角尺ABC绕着30°角的顶点B顺时针旋转,使得点A与CB的延长线上的点E重合。(1)三角尺旋转了多少度?(2)连接CD,试判断△CDB的形状;(3)求∠BDC的度数。23.(本小题8分)如图,塔AB和楼CD的水平距离为80米,从楼顶C处及楼底D处测得塔顶A的仰角分别为45°和60°,试求塔高与楼高(精确到0.01米)(参考数据:)24.(本小题8分)注意:为了使同学们更好地解答本题,我们提供了一种解题思路,你可以依照这个思路按下面的要求填空,完成本题的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