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散文写风俗,谈文化,忆旧闻,述掌故,寄乡情,花鸟鱼虫,瓜果食物,无所不涉。读他的散文就好像聆听一位性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谈话,虽然话语平常,但饶有趣味。汪曾祺, 1920 年 3 月 5 日生于江苏省高邮市,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1935 年秋,汪曾祺初中毕业考入江阴县南菁中学读高中。 1939 年夏,汪曾祺从上海经香港、越南到昆明,以第一志愿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 1950 年,任北京市文联主办的《北京文艺》编辑。 1961 年冬,用毛笔写出了《羊舍一夕》。 1963 年,发表的《羊舍的夜晚》正式出版。 1981 年 1 月,《异秉》在《雨花》发表。 1996 年 12月,在中国作家协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推选为顾问。昆明的雨 汪曾祺 提起昆明,人们首先要说“翠湖”。有李霆锐的湖中亭联:“赤鲤跃碧波,吞却三分明月;红莲开翠海,托来一瓣馨香”。翠湖之美,楼阁屋舍,绿波拥簇,古今多有名士称赞。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书写昆明时涉及人文、景物、饮食等几十篇作品。其中《觅我游踪五十年》题诗:“羁旅天南久未还,故乡无此好湖山。长堤柳色浓如许,觅我游踪五十年。”这是汪先生对昆明最集中概括的书写称赞。 滇池大观楼1 、自主积累词语。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怀念之情。 昆明的雨学习目标 《昆明的雨》写于 1984 年 5 月 19 日,首次发表于 1984 年第十期的《滇池》。 汪曾祺在西南联大和昆明生活了 7 年,这在他一生中是一个重要时期。在昆明,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结识了许多师长和朋友,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还结识了后来与他相知相爱的施松卿。对于有着强烈家乡情结的作者来说,昆明无异于是他的第二故乡。 汪曾祺 73 岁生日时曾作诗一首:“往事回思如细雨,旧书重读似春潮。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忆儿时。”晚年汪曾祺的诗文书画中,也随处可见他对故人、故土、故事的魂牵梦绕的怀念之情。 阅读课文,思考: 文章写的是什么内容?文章中写到了雨中的哪些景物?文章写了昆明雨季中的果子、花儿以及印象深刻的人和事。文章写到了雨中的果子,缅桂花… …缅桂花 文中写了雨中的果儿和花儿。昆明的雨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儿淡淡乡愁的。 从哪些词句看出作者对昆明雨的喜欢与怀念之情? 并不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