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语文 第10课《游褒禅山记》学案(4)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语文学案

高中语文 第10课《游褒禅山记》学案(4)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语文学案_第1页
1/6
高中语文 第10课《游褒禅山记》学案(4)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语文学案_第2页
2/6
高中语文 第10课《游褒禅山记》学案(4)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语文学案_第3页
3/6
游褒禅山记班级: ;小组: ;姓名: ;评价: ;课 题游褒禅山记课型新授课课时第四课时主备人审核人时间学习目标1.了解王安石及其作品的有关常识。2.掌握重要文言字词及文言现象。3.学习、借鉴因事见理、叙议结合、前后照应的写法。4 学习作者“尽吾志”和做学问“不可不深思而慎取”的治学态度,明白其借鉴意义。重点难点1 学习“即事明理”的写法,指导学生理清记叙和议论的呼应关系,研习第三段 。2 课文因事见理、叙议结合、前后照应的写法,及“乃”“道”“盖”“文”多义词辨析,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方 法1.利用注释、工具书疏通文字,教师进行点拨、解难。2.通过学生合作讨论,指导学生从课文因事见理、叙议结合、前后照应的写法入手,弄清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理解 作者“有志”“尽吾志”的观点。3.重视诵读,落实背诵要求,联系学习过的实词的意义和用法,温故知新。自主学习一·研读第四段学生分小组合作,翻译第 4 段,解决本段的文言字词句,如有疑难,则请其他同学回答,或教师点拨。【原文】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译文【原文】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译文【原文】何可胜道也哉!译文学生 笔 记。【原文】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译文合作探究二·学生讨论:第四段写由仆碑而得的感悟问题一:在本段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观点?问题二:这一观点是怎样演绎而来的?问题三:第四段又是如何与第一段照应的?三·全文小结《游褒禅山记》是一篇游记体的论文,阐述两个观点,一是“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必须“尽吾志” 以赴;一是古书不存,学者研究学问必须“深思而慎取”文章以游山为喻说明无论治学、立业都必须有坚强的意志、百折不挠的精神,有深思而慎取的态度;意志不坚,浅尝辄止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本文的结构谨严,可以从前后叙议的紧密联系,行文的上下呼应和写法上曲折、起伏方面去体会。四· 背诵并默写第三段 拓展延伸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泊歙浦方岳此路难为别,丹枫似去年。人行秋色里,雁落客愁边。霜月倚寒渚,江声惊夜船。孤城吹角处,独立渺风烟。(1)诗人运用了哪些意象?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结合全诗,谈谈颈联中“惊”字的好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诗人运用了“秋雁”“霜月”“寒渚”“夜船”“孤城”等意象展现了深秋时孤舟旅泊的情景,表达了作者身...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语文 第10课《游褒禅山记》学案(4)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语文学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章天下+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各种文档应有尽有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