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三首《短歌行》学习目标1、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品味诗歌的语言,领会诗歌的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 2、反复诵读,体会词人豪迈的情感,意识到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的重要性。1、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领会全诗的主旨。2、反复诵读,体会本诗的艺术特点, 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 学习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学习难点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 运用典故及引用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课前预习教材助读:走近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罗贯中《三国演义》将其刻画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京剧脸谱也将曹操勾成白脸,这与历史的真实面目颇有出入。实际上,曹操雄才大略,“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对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灭的功勋。作为政治家:曹操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董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初平三年(公元 192 年),为衮州牧,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分,编为"青州兵"。建安元年(公元 196 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从此“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成为北方势力最强的军阀,并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他在北方大力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他实行“唯才是举”的政策,几次下《求贤令》,打破当时以德行和家世为用人标准的惯例,任人唯贤,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当时四方知名的文士几乎网罗无遗,而具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才更是济济一堂。封魏王。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太祖武帝。作为军事家:实践方面,指挥了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理论上,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作为文学家:建安文学的领袖。曹操精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横槊赋诗,随章命题。其诗吸收民歌的营养,继承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内容丰富,语言质朴,情感深沉,风格刚健古直、气韵雄浑、慷慨悲凉。他现存的二十几首诗全部都是乐府歌辞,这些乐府歌辞虽然用的旧调、旧题,却一扫两汉以歌功颂德为主旨的腐朽诗风,而代之以新鲜的现实内容。其中绝大部分或描述丧乱时代兵祸的惨状,或书写对苦难人民的深切同情,或表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与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