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的转化【教学设计说明】:本节课位于教材的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的第三节《硫的转化》的第一部分。本节内容是利用基本概念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理论知识,认识硫在自然界中的转化和单质硫的性质。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整体上对如何学习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学习硫,恰到好处。教材对内容的处理充分体现了大视野、多角度的特点,广而不深。为今后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本部分内容包含两点:(1)“自然界中的硫”——通过火山喷发,介绍不同价态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转化,使学生对不同价态硫元素的转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这点内容要求层次低,只需通过一些资料介绍或学生阅读,使学生大致了解。(2)“认识硫单质”——通过对硫单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的研究,重点探究硫单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了解硫单质转化为其他含硫化合物的方法。硫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是教学的重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转化,含硫物质在自然界中存在以及含硫物质的主要来源;2.认识硫的物理性质,从氧化还原的观点理解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3.能列举出硫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一些重要用途。[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实验探究硫的物理性质,培养观察、分析能力、合作学习能力;2.通过类比预测、实验探究、理论分析、实际应用来探究硫的氧化性和还原性,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了解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预测、实验、分析、归纳、结论等探究过程的经历,体验探究的喜悦,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感受硫的性质及用途。教学重点:探究硫单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教学难点:从氧化还原的观点理解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教学用具】药品:硫粉、酒精、二硫化碳、铁粉、双氧水、二氧化锰仪器:试管、试管夹、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铁夹)、石棉网、玻璃棒、燃烧匙、集气瓶电教设备:多媒体【教学方法】实验探究、类比、总结归纳【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图片展示,引入新课[引入]世界五大奇河之一的“雷欧维拉力河”图片及相关文字材料。[设问]“雷欧维拉力河”有何种致命物质?该物质又是怎样产生的?[播放视频]火山喷发学生仔细观察图片,认真观看火山喷发视频,聆听教师讲解明确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自然界中不同价态硫元素的转化。[介绍]火山喷发时熔岩喷涌、浓烟滚滚,不仅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而且产生许多含硫元素的气体,在火山口还有单质硫生成。这是硫单质及含硫化合物的来源之一。火山喷发实现了自然界中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转化。这就是第三节我们将要研究的中心内容。[过渡]火山喷发过程中,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是怎样具体转化呢?同学们带着问题观看图片——火山爆发。火山喷发时,部分硫转化成硫化氢气体,部分硫转化成二氧化硫气体,二氧化硫气体在大气中存在的时间比较短,当有氧气、水蒸气、阳光等存在时,二氧化硫被氧化成三氧化硫。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溶于水,分别生成亚硫酸和硫酸。在地下裂缝中,熔融态的硫与含有铁、砷、汞等元素的物质反应形成矿物。暴露于地球表面的多种含硫矿物,受到空气中氧气和水蒸气的作用,生成新的物质如石膏、芒硝等。为下节课学习不同价态硫元素的转化奠定基础。探究活动展开:认识硫单质。[过渡]这些是自然界含硫物质的转化,由于转化缓慢,数量稀少,远不能满足人类对硫元素的需求,因此在实验室进行硫及其化合物性质和功能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从而引入本堂课对课堂实验探究充满兴趣和好奇,跃跃欲试。进一步明确学习任务.的重要内容——硫单质的性质。[展示火山喷口硫单质]探究活动展开:硫单质的物理性质的探究。[提问]对物质的性质我们一般从哪些方面研究?[追问]对物质的物理性质我们一般从哪些方面研究?1.探究一:硫单质的物理性质小组内合作完成实验一[师生总结]硫单质是一种黄色或淡黄色的固体;很脆,易研成粉末;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熔点和沸点都不高。[思维点拨]在硫的熔融实验中除了我们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