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清作者思路,整体把握文章内容。2.揣摩词语的讽刺意味,体会文章犀利,幽默的语言特点。3.学习文章运用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进行说理议论的方法。【学习指导】走近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呐喊》《徬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的杂文集,如《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且介亭的缘起:有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的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鲁迅先生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愤懑。“且介亭”暗示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半封建的黑暗现实。关于杂文:杂文是一种文学体裁,一般采用议论的表达方法。特点:1、短小、活泼、犀利、隽永。2、既有议论性,又有文艺性。3、题材广泛,形式多样。4、大中取小,小中见大。写作背景这篇文章是本世纪30年代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关于继承文化遗产的杂文,作者针对当时国民党政府的媚外卖国政策和一些人的“全盘西化”的主张,也针对革命文化阵营内部的拒绝借鉴、盲目排斥的错误态度,旗帜鲜明地提出“拿来主义”的口号,主张对待外国文化遗产(也包括本国文化遗产),要采取占有、挑选的态度,既要大胆吸收借鉴,又要作科学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期改造民族素质,创造民族新文化。学习这篇文章,对于我们今天如何正确对待外国文化和我国古代文化遗产,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对比论证与比喻论证①对比论证对比论证,是正反对比论证的简称,也称比较法,是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后,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论映衬而出的论证方法。这是一种常用的、有说服力的论证方法。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在对比中最容易显露出来,特别是正反相互对立的事物的比较,具有极大的鲜明性,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经过对比,正确的论点更加稳固。【对比论证法示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各有千秋,各具特色,不可强求统一,但这形形色色的生活方式确有高下优劣之分。醉生梦死,花天酒地,是生活方式,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也是生活方式;无所事事,浑浑噩噩,是生活方式,自强不息,锐意进取,也是生活方式;未老先衰,坐吃山空,是生活方式,老而弥坚,与时俱进,也是生活方式。无疑,李政道的?生活方式?,是积极的,高尚的,令人敬佩的,也是值得效仿的。——《李政道的?生活方式?》此段运用了对比论证,突出了“李政道的生活方式,是积极的,高尚的,令人敬佩的,也是值得效仿的。”③比喻论证喻证法是用比喻来论证道理的论证方法。用打比喻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方法,称之为比喻论证。比喻论证可以把人们比较生疏、抽象、难以理解、尤其是较为深奥的道理讲清楚,从而给人以形象具体、深入浅出的感觉。【喻证法通式】观点→建立比喻→在比喻中分析、阐发→得出普遍性结论印证观点。【喻证法示例】例如:有篇高考优秀作文《机遇》这样写:有些成功的得来,往往看似一蹴而就,带有一定的‘机遇’,实际上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宛如一粒种子,深深埋在土壤之中,不断地吸收养料水分,苦熬过严寒和干旱,日益具备了破土而出的条件,而这时,“机遇”便宛如适时的春雨,使种子得以顺利地发芽、开花。我认为成功与机遇的关系就是如此。?一、积累词语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自诩(xǔ)给(jǐ)与吝啬(sè)脑髓(suǐ)譬(pì)如孱(càn)头蹩(bié)进冠冕(guān)2、解释自诩:诩,夸耀。残羹冷炙:吃剩的饭菜,借指权贵的施舍。冠冕堂皇:很体面,很有气派。摩登:音译词,“现代的”“时髦的”的意思。孱头:懦弱无能的人。故弄玄虚:故意玩弄使人迷惑的欺骗手段。国粹:粹,精华。二、通读全文,理清文章的思路。第一部分(第1--4段):揭露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第二部分(第5--9段):阐明“拿来主义”的基本观点,批判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的错误倾向。第三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