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八上《核舟记》教学设计(心鸣)第1课时学习目标:1、熟练朗读课文;2、了解课文的结构和说明顺序;3、理解背诵课文1、2段。学习重点和难点:文章结构,背诵课文预习要求:1、抄写并朗读生字词语;2、阅读“作者简介”“文化常识”;3、朗读课文1到2次,对照注释,了解文意,在不懂的地方做记号。学习过程一、导入示标导入:科学家制成世界上最小的吉他——纳米吉他……示标(见学习目标)二、朗读课文1、指名朗读(6人,每人1段)。2、更正字词读音预计可能出现的读错词语:罔不贻有奇髯糁手卷衣褶不属椎髻夷篆章曾不盈寸矣哉3、结合“预习提示三”指导朗读的节奏4、学生朗读课文。三、了解课文结构和顺序1、齐读课文。2、自学。根据题目和文中的关键词句,回答问题:①文章的说明对象是什么?②作者是如何安排文章结构的?③第1和第6段各用什么词语相呼应,并点名了被说明对象的特征?(奇巧灵怪)④分说部分按什么顺序介绍了核舟的那些部位?各部位雕刻了哪些人或物?3、讨论交流。4、小结这篇课文先总述,然后具体分述,最后再总述。先介绍正面的船舱,船头三人,船尾二人;最后介绍背面的题名和篆章,主次分明,线索清楚。四、理解背诵1、2段1、自学要求:对照课文注释,写写并搞清重点词语的意思,并逐字逐句翻译1、2两段课文。时间6—7分钟。结束后请同学上台说说每句话的意思。2、补充注释曰,叫,名叫。以,用。启窗而观,开。焉,语气助词,这里可不译。3、交流。要求:朗读全句,解说重点词语,翻译全句。4、学生自己解说1、2段的意思。5、背诵课文1、2段。时间:4分钟。6、检查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有快有好。五、课堂总结学生对照学习目标小结六、布置作业1、将1、2段在自己的笔记本上逐字逐句翻译成现代汉语。2、熟读全文。试着翻译后面几段。板书设计:核舟记总述奇巧船舱(中)正面船头(前)空间方位顺序分述船尾(后)背面题名篆章总述灵怪核舟记第2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我过古代工艺精品的“奇巧”;2、理解背诵课文3-5段。学习重点和难点:重要文言词汇,背诵课文。一、检查复习1、指写作者及出处;2、指名背诵1、2段;3、口头翻译句子。“罔不因势象行,各具情态。”,“中轩敞者为舱。”二、阅读理解课文(一)自学自学要求:1、对照课文注释,搞清重要词语的意思,连起来翻译每句话的意思;2、对不会的词句做好记号;3、注意有关词语的写法;4、学习内容是3-5段,时间是12分钟。学习结束后口述文章的意思。(二)质疑学生把学习中不会的提出来教给大家来解答。1、重要词语解释补充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中间,是);东坡现右足(露出)2、重要句子“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三)交流学习1、交流学习按照一定的次序,以句子为单位,口述重要词语的意思及整个句子的意思。教师适时引导,在完成每一小节的任务时,安排朗读以加深理解。2、小结。文章按照空间顺序,依次介绍了船头,船尾和船的背面。我们要搞清楚每一部分的所刻事物及其相互的位置关系,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3、朗读课文。(四)讨论问题:核舟这件我过古代的工艺精品,非常“奇巧”,结合课文这三段具体的句子,你能说说“奇巧”在那些方面呢?提示: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思考:一是雕刻技艺方面。在如此方寸之木上,能把人物雕刻得各具情态,栩栩如生,能把文字篆章刻得清清楚楚,体现了高超的雕刻技艺。二是作品的构思方面。能紧紧地围绕“泛舟”的主题。用所刻的苏东坡的诗句巧妙的点出作品的主题,用船尾的“楫”的纺织和舟子的动作神态来暗示强化的作品的主题。三、背诵课文1、学生自己背诵。2、检查评价。四、布置作业1、将3-5段的译文写在笔记本上。2、熟练背诵课文。核舟记第3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我过古代工艺精品的“奇巧”;2、理解背诵课文6段;3、总结文章,背诵全文。学习重点和难点:文章结构,作品的“奇巧”。一、检查复习1、指名背诵1、2段;2、口头翻译句子。“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3、说说核舟的“奇巧”体现在那些方面。二、精读背诵第6段1、自学。自学要求:1)对照课文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