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辛亥革命基础达标(限时5分钟)1.1905年成立的中国同盟会,被誉为“中国革命之母”,这主要是因为()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了统一领导中心B.首次明确提出了反对清朝统治的目标C.革命党人着手发动起义推翻清朝统治D.孙中山共和革命思想为民众广泛接受2.孙中山评价20世纪初发生在广州的某一事件时说:“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文中的“斯役”是指()A.黄花岗起义B.武昌起义C.太平天国运动D.义和团运动3.毛泽东称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其中“革命性、民主性”主要是指《临时约法》()A.规定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B.从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C.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D.不承认清廷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4.“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观念里萌动着中华民族第一缕复兴的力量。这表明辛亥革命()A.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B.实践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C.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D.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5.辛亥革命胜利后,有人评论说:“今日之革命家皆注意于种族革命、政治革命,而未闻乘此时机并行社会革命。”这说明辛亥革命()A.实现了民主革命目标B.以反满方案为宗旨C.改造社会的效果有限D.脱离了中国实际素养提升(限时12分钟)6.1911年10月15日,上海有报刊登载“京城失守,清帝逃去”,“清摄政王昨晚暴卒,清皇太后自缢死”等新闻。这表明()A.清朝统治土崩瓦解B.中华民国业已成立C.时局突变,舆论混乱D.清王朝统治宣告结束7.1912年2月12日颁布《清帝逊位诏书》曰:“……是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该诏书()A.以和平方式宣告了清王朝的覆灭B.体现了清帝对君主立宪政体的向往C.标志着中国历史上封建制度的结束D.为中华民国的成立创造了有利条件8.1851年和1911年都是农历辛亥年,都发生了大规模的革命运动。这两场革命运动最主要的共同点是()A.领导阶级都是农民阶级B.指导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C.都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D.都主张推翻清朝统治9.辛亥革命“完成了国家政权由封建政治制度向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转变”,实现了从“朝代国家”向“共和国家”的转变。这说明辛亥革命()A.完成中国民主政治的任务B.促成了社会性质的转变C.推动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D.完成了民族革命的任务10.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该学者意在强调辛亥革命()A.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B.推动了民族救亡运动C.促进了社会移风易俗D.激发了民主平等意识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当我们考查19世纪末以来湖北出现的新的经济土壤、新的社会阶级和社会思潮,追溯湖北革命党人在长达十年的期间,遵循孙中山民族民主革命纲领,在乡邦所作的英勇而坚实的努力,便会发现:武昌首义决非一只从云端摔下来的幸运之果。——据冯天瑜《辛亥武昌首义是现代文明所赐》材料二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枪炮兴,弓矢灭;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据1912年3月5日《时报》刊载的文章《新陈代谢》(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说“武昌首义决非一只从云端掉下来的幸运之果”。(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9课辛亥革命基础达标1.A【解析】1905年成立的中国同盟会是由孙中山领导和组织的一个统一的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成立以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中心,明确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故选A项。2.A【解析】材料信息“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是对1911年广州黄花岗起义的评价,A项正确。3.B【解析】《临时约法》是对之前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