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1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1.1949年初,毛泽东、周恩来曾联名发电:“反动派濒临死亡的末日……至祈先生(宋庆龄)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是要()A.商讨国共的合作B.制定过渡时期的总路线C.筹备建立新中国D.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周恩来曾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就是从天安门走向天安门。”前一个“天安门”是指五四运动,那么后一个是指()A.开国大典B.1949年新政协会议C.北平和平解放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3.首次明确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法律文件是()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论十大关系》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4.有学者认为,新中国推行的这项制度“不管怎么说也是现代西方民主制度发展的一个特殊类型而已,也属于议会制度的范畴”。这一制度是()A.民主共和制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5.“它避免了多党的无序倾轧,也摆脱了一党的专制独裁。它是从中国实际出发、富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它”是指()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6.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国家向西藏自治区拨付的财政补贴和基本建设费已达200亿元,现在每年都保持在不少于10亿元。党和政府重视和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是为了()A.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B.实现民族平等C.加强民族合作D.贯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7.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发展,呈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朱德与各民主党派知名人士的合影材料二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材料三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把雄伟辽阔的青藏高原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安定祥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胡锦涛同志在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1)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实行的政党制度是什么。(2)材料二中,1954年宪法规定我国实行什么政治制度?有何意义?(3)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的实行有何重大意义?请写出我国除西藏自治区之外的其他四个自治区的名称。8.在1949年新政协后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6位副主席中党外人士有3人,56个委员中党外人士有27人。这体现了新政府的特点是()A.多党合作、团结建国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建立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D.党外人士参政议政9.1954年毛泽东说: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里所说的“里程碑”实际上指的是()A.选举新的国家领导人B.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地位C.最终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D.制定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0.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意味着()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大的职能终止,《共同纲领》不再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C.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宪法诞生D.中国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完成11.“这个宪法以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这部宪法的发展主要体现在()A.实行人民民主专政B.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C.以工农联盟为基础D.明确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12.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中反复强调,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依法治国”方略13.毛泽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