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登高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诗人杜甫的有关常识。2.掌握由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技巧。方法与过程: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忧思。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寄情山水的感情和追求高洁的人格志向。学习重点: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学习难点: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技巧一、作者介绍杜甫(公元 712--770 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大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作品有《杜工部集》。“三吏”、“三别”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杰作。二、解题:此诗是作者在代宗大历二年(767)九月重阳节登高时所作。当时杜甫身居夔州,已经五十六岁,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加之心情抑郁忧愤,致使诗人身患重病。重阳登高无心游赏,触景伤怀,抒发了自己的内心的感慨。三、诗歌赏析,探讨问题1.首联和颔联写了几种景物,分别有什么特点? 2.我们把这些寄寓了作者情感的景物叫做“意象”。诗人是如何把自己的“悲愁”情感通过秋景体现出来的? 3.诗人的“悲”除了体现在首联、颔联描写的秋景上之外,还体现在哪里? 4.如何理解尾联中的“艰难”一词? 5.“潦倒新停浊酒杯”一句是怎么体现诗人内心愁苦的? 6.总结这首诗。【参考答案】三、1.风、天、猿、渚、沙、鸟、落木和长江。特点是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回鸟、落木萧萧和长江滚滚。2.急风,是说风很大,而且又是秋天的风,这样的风更冷。急风凛冽,不仅吹在诗人身上,更是吹在诗人的心里。天高阔远,在茫茫天地之间,诗人更觉自己的渺小,无限悲凉之情涌上诗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