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九)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2017·河北石家庄模拟)黄河临河段位于巴彦高勒水文站和三湖河口水文站之间,几十年来,由于上游来水来沙的改变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河道出现明显变化。图1示意黄河临河段位置,图2示意1977~2014年黄河临河段河道长度及面积变化。据此完成1~3题。1.1977~2014年,临河段河道平均宽度最小的时段是()A.1990~1995年B.1995~2000年C.2000~2005年D.2005~2010年2.1995~2000年,黄河临河段()A.水位季节变化大B.输沙量大量增加C.结冰期明显延长D.径流量显著减小3.推测2005~2007年期间()A.临河段暴雨频率减少B.上游水库泄水量增大C.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增加D.宁夏平原灌溉引水量增多答案1.C2.D3.B解析第1题,河道平均宽度=河道面积/河道长度,从图中可看出,2000~2005年河道面积较小,而河道长度较长,河道平均宽度最小,C项正确。第2题,从图中1995~2000年,河道长度变长,但河道面积却在变小,说明径流量显著减小,D项正确。第3题,2005~2007年,河道面积增加、长度增加,径流量增加,可能是上游水库泄水量增大,B项正确;径流量增加,临河段暴雨频率应增加;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增加对下游径流有调节作用,但临河位于黄土高原的上游;宁夏平原灌溉引水量增多,临河径流量会减少。(2017·山东潍坊模拟)如图为我国长江某支流的一段河道示意图,图中①②两点为河流水文固定监测点。据此回答4~6题。4.图中①②两处相比,河水流速和含沙量的差异是()A.①处流速快、含沙量小,②处流速慢、含沙量大B.①处流速快、含沙量大,②处流速慢、含沙量小C.①处流速慢、含沙量小,②处流速快、含沙量大D.①处流速慢、含沙量大,②处流速快、含沙量小5.在自然状态下,多年之后,①②两处河水流速与往年同期相比()A.①变快,②变慢B.①变慢②变快C.都变快D.都变慢6.一艘采沙船在②处附近水域作业时,发现从不同深度采上来的沉积物大小不同,不仅有大量细沙,还有较多的砂砾甚至鹅卵石。此处沙、砾共存的原因可能是()A.该河流域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搬运能力强B.该河段地势起伏较大,水流急,侵蚀力强C.该河段河道弯曲,流速缓慢,沙、砾一起沉积D.该河流域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流速变化大答案4.B5.A6.D解析第4题,读图可知,该处位于河流曲流处,①处为凹岸,受水流惯性影响,流速快,河流的携带能力强,所以含沙量大,②处位于凸岸,属于沉积岸,流速慢,流水携带泥沙能力弱,含沙量小,故选B项。第5题,在自然状态下,多年以后,①处受冲刷,河道逐渐左偏,越来越宽,越来越靠近中心航道,水流流速加快,②处受淤积作用明显,航道逐渐变浅,变窄,越来越靠近河岸,流速越来越慢,故选A项。第6题,该处采沙船开采的泥沙是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与搬运作用无关,A项错误。起伏大水流急,侵蚀作用强,不会有砂砾沉积,B项错误。流速慢,沉积物颗粒小,不会沙、砾一起沉积,C项错误。流域内降水季节变化大,流量大时沉积物颗粒大,流量小时沉积物颗粒小,D项正确。故选D项。(2017·山东潍坊二模)同一时期在海洋上形成的砂岩、页岩、石灰岩在水平方向上是从浅海到深海依次排列的。在地质时期内,海退是指海岸线向海洋推进,海进是指海岸线向陆地推进。如图示意某海底在连续地质时期内形成的地质剖面。据此完成7~9题。7→.图中①④岩层的更替与该地海岸线的变化对应正确的是()A→.①②→海退③④海进B→.①③→海进③④海退C→.②③→海退③④海进D→.①②→海进②③海退8.甲、乙、丙、丁地质过程发生的先后顺序是()A.甲乙丙丁B.甲丙乙丁C.乙丙丁甲D.丙丁甲乙9→.③④时期海岸线的变化可能造成该地()A.河口土地盐碱化加剧B.沿海低地多被淹没C.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D.海水蒸发明显减弱答案7.B8.A9.C解析第7题,→根据题意①③由砂岩、页岩到石灰岩,表示由浅海变成深海,说明海洋面积扩大,→故海进;③④表示由石灰岩变成页岩,由深海变成浅海,说明海洋面积缩小,故海退。第8题,根据示意图可判断,先有甲褶皱的形成,然后发生断裂形成乙断层;接着断层处发生丙侵入,在侵入过程中发生变质作用形成丁大理岩。第9题,→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