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一、目标引导:1.说出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黄海海战,威海卫溃败,战争的结果等。2.列举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影响;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危害。3.认识到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侵略战争。4.讲述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的英雄事迹,知道以邓世昌等为代表的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侵略斗争,他们是甲午战争中的民族英雄。5.重点:黄海海战;《马关条约》签订的情况和内容。二、预习检测:1.爱国官兵英勇抗日(1)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是什么?这场战争为什么叫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侵略战争;因为发生在中国农历甲午年,因此称为“甲午中日战争”。(2)黄海海战:人们为了哀悼在甲午海战中牺牲的民族英雄,撰写了一副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①诗句中的“公”指谁?“此日”是指何年何事?邓世昌;1894年的黄海海战。②诗句中的“海军”的名称是什么?“壮海军威”指的是什么事?北洋舰队;是指邓世昌指挥致远舰与日军激战,在船身倾斜将沉没时,毅然下令开足马力,冲撞日舰吉野号,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不幸途中被敌舰鱼雷击中,邓世昌与全舰将士壮烈牺牲。③如何评价此“公”?我们应该学习他什么样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学习他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3)威海卫溃败:看《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说说黄海海战后,清政府采取了怎样的政策,结果怎样。妥协退让;日军轻而易举地取得了渤海、黄海的制海权,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日军占领威海卫。(4)旅顺大屠杀:简要叙述其情景。(参照课本P18~P19小字部分)2.中日《马关条约》①时间和双方代表:1895年;李鸿章和伊藤博文。②主要内容: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军费二亿两白银;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个通商口岸;日本人可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③影响:《马关条约》大大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加深了民族危机。三、合作探究:1.各小组就小组成员在《问题生成》中的疑问展开讨论,并共同解决。2.探究下列问题,以小组确定的形式进行展示。【探究问题一】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原因有哪些?①首先是制度的落后。清政府实行的是落后的封建制度,日本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②其次是国力贫弱。经济上中国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生产力无法与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另外,西方列强的军事和经济侵略也弱化了中国国力;反观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增强。③再次是投降思想的影响。虽然清政府内有主战的一方,同时也有大批爱国官兵英勇抗敌,但掌握实权的慈禧太后和李鸿章等各怀鬼胎,慈禧太后害怕在战争中削弱其最高统治地位,一心只想保持和局,李鸿章将北洋舰队当作私人的资本,不愿意将其在战争中消耗。所以,一个腐败落后的封建帝国败给一个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是不足为奇的。【探究问题二】仿案例,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案例:关于割地《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领土的独立与主权完整。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而且助长了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①关于赔款《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元,巨额赔款增加了中国人民的负担。《马关条约》: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巨额赔款进一步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②关于通商《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使我国东南沿海的门户洞开,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侵入。《马关条约》: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个通商口岸,适应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要求。③关于特权《南京条约》: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协定关税的规定使中国开始丧失了海关自主权,为外国侵略者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提供了有利条件。《马关条约》:日本人可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掠夺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总之,《马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