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天气与气候1教学目标(1)观察自然图片,自主思考,辨析什么是自然灾害。(2)利用教材自主学习,通过观察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了解各种自然灾害。(3)阅读我国各种灾害地图,提炼重点灾区,得出中国重点灾害叠加图,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4)带着问题分组讨论,结合自身经验,探讨防灾减灾的措施。(5)通过对我国自然灾害及灾害防治的学习,培养学生敬畏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讨论自学,了解各种自然灾害。利用灾害图片叠加,讲解我国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教学难点:将课本中的孤立的案例转化成与前后知识相联系的知识。通过图片叠加了解中国自然灾害频发。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中国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有优越性,也会出现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造成损失、对环境造成破坏的自然现象,也就是自然灾害。提问:你知道有哪些自然灾害吗?学生说出自然灾害种类设计意图讲述自然灾害的概念;学生展示对自然灾害种类的认识。活动2【讲授】讲授新课教师1.提供资料:《中国主要自然灾害分布图》2013年自然灾害及损失2014年自然灾害及损失《解放后发生的主要地震及分布图》汶川地震《中国主要气候灾害分布图》2.小结板书:一、我国是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学生阅读有关图数字资料设计意图认识到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很高,是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活动3【活动】承转我国是遭受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因此,我国需要大力加强防灾减灾工作,现在请大家来说一说你对防灾减灾抗灾的应对措施。活动4【活动】合作探究教师板书:二、防灾减灾抗灾——科学观测,及时预报,自救,外援1.播放视频《泥石流吞没游人》,引导学生探究遇到泥石流如何逃生脱险。2.给学生分组——一组讨论抗震救灾减灾措施二组讨论防御暴雨洪涝和旱灾师生交流,分析归纳防灾减灾抗灾的有效措施学生一组探究1.地震前有什么预兆?2.为了防震抗灾,需要预备什么物品?3.地震来临时在不同的场所应该怎么办?4.如果被压在废墟里,应该怎么办?二组探究1.雷电天气时应注意什么?2.如何减小暴雨产生的损失?3.发生城市内涝后,市民应如何避免受伤害?4.如果你是气象部门、水利部门应该做好哪些防汛抗旱工作?活动5【活动】拓展现代的很多自然灾害都因为人为的原因被扩大了,例如“舟曲泥石流”的发生。这也可以说是自然对于人类破坏环境的一个回应。而大家应该明白,无论何时,我们都是自然的一部分而已,你在破坏自然的时候,也就是在伤害自己。希望大家对自然多一些敬畏,爱护自然,从身边做起活动6【活动】总结概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自然灾害的分类,知道了我国自然灾害的发生特点,也思考了如何面对灾害,采取措施。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关心自然,关注自然灾害,积极学习灾害自救措施等,让我们能够在面对灾害时勇敢面对,并且能够帮助别人。活动7【活动】总结~灾害无情人有智,有备无患是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