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新课标)高考数学二轮专题复习 第二部分 讲重点小题专练 专题10 立体几何作业20 理-人教版高三全册数学试题VIP免费

(新课标)高考数学二轮专题复习 第二部分 讲重点小题专练 专题10 立体几何作业20 理-人教版高三全册数学试题_第1页
1/10
(新课标)高考数学二轮专题复习 第二部分 讲重点小题专练 专题10 立体几何作业20 理-人教版高三全册数学试题_第2页
2/10
(新课标)高考数学二轮专题复习 第二部分 讲重点小题专练 专题10 立体几何作业20 理-人教版高三全册数学试题_第3页
3/10
【高考调研】(新课标)2016届高考数学二轮专题复习第二部分讲重点小题专练专题10立体几何作业20理一、选择题1.(2015·四川成都诊断)已知m,n是两条不同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且n⊂β,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m∥n,m⊂α,则α∥βB.若α∥β,m⊂α,则m∥nC.若m∥n,m⊥α,则α⊥βD.若α∥β,m⊥n,则m⊥α答案C解析A中α,β还可能相交;B中m,n还可能异面;D中可能m∥α,故选C.2.(2015·江西六校联考)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的外接球的体积为()A.πB.πC.2πD.π答案A解析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为正八面体,棱长为1,其外接球半径为,所以其外接球的体积为πR3=π·()3=,选A.3.(2015·新课标全国Ⅱ)已知A,B是球O的球面上两点,∠AOB=90°,C为该球面上的动点.若三棱锥O-ABC体积的最大值为36,则球O的表面积为()A.36πB.64πC.144πD.256π答案C解析 VO-ABC=VC-OAB=S△OAB·h=R2h,hmax=R,∴(VC-OAB)max=R3=36.解得R=6,∴S球=4πR2=144π.4.(2015·山西师大附中模拟)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1,过点A作平面A1BD的垂线,垂足为点H,则以下命题中,错误的命题是()A.点H是△A1BD的垂心B.AH的延长线经过点C1C.AH垂直平面CB1D1D.直线AH和BB1所成的角为45°答案D解析由VA-A1BD=VD-A1AB得S△A1BD·AH=S△A1AB·AD,∴AH==,因为AA1∥BB1,所以直线AH和BB1所成角等于∠HAA1,即为cos∠HAA1=,故D项错误,选项A、B、C是正确的.5.(2015·四川成都七中诊测)如图,设P为正四面体A-BCD表面(含棱)上与顶点不重合的一点,由点P到四个顶点的距离组成的集合记为M,如果集合M中有且只有2个元素,那么符合条件的点P有()A.4个B.6个C.10个D.14个答案C解析分以下两种情况讨论:(1)点P到其中两个点的距离相等,到另外两个点的距离相等,且这两个距离不相等,此时点P位于正四面体各棱的中点,符合条件的有6个点;(2)点P到其中三个点的距离相等,到另外一个点的距离与它到其他三个点的距离不相等,此时点P在正四面体各侧面的中心,符合条件的有4个点.综上,满足题意的点共计10个.故选C.6.(2015·北京东城测试)在直三棱柱A1B1C1-ABC中,∠BCA=90°,D1,F1分别是A1B1,A1C1的中点,且BC=CA=CC1,则BD1与AF1所成角的余弦值是()A.B.C.D.答案A解析连接D1F1,则D1F1綊B1C1, BC綊B1C1,∴D1F1綊BC.设E为BC的中点,连接EF1,EA,∴D1F1綊BE,∴BD1∥EF1,∴∠EF1A或其补角即为BD1与AF1所成的角.设BC=CA=CC1=1,可得AF1=AE=,EF1=BD1=,由余弦定理可求得cos∠EF1A==.故选A.7.(2015·新课标全国Ⅰ)《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内容极为丰富的数学名著,书中有如下问题:“今有委米依垣内角,下周八尺,高五尺.问:积及为米几何?”其意思为:“在屋内墙角处堆放米(如图,米堆为一个圆锥的四分之一),米堆底部的弧长为8尺,米堆的高为5尺,问米堆的体积和堆放的米各为多少?”已知1斛米的体积约为1.62立方尺,圆周率约为3,估算出堆放的米约有()A.14斛B.22斛C.36斛D.66斛答案B解析设底面圆半径为R,米堆高为h. 米堆底部弧长为8尺,∴·2πR=8,∴R=.∴体积V=×·πR2h=×π×()2×5. π≈3,∴V≈(尺3).∴堆放的米约为≈22(斛).8.(2015·大连二模)将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沿对角线AC进行翻折,使翻折后两部分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则翻折后形成的空间四面体ABCD的内切球的半径为()A.-B.-1C.1-D.1答案A解析由题意可知翻折后形成的空间四面体ABCD的体积为××1×1×=,表面积S=2××1×1+2×=1+,设内切球的半径为r,则(1+)r=,解得r=-,故选A.9.(2015·上海模拟)直线m⊥平面α,垂足是O,正四面体ABCD的棱长为4,点C在平面α上运动,点B在直线m上运动,则点O到直线AD的距离的取值范围是()A.[,]B.[2-2,2+2]C.[,]D.[3-2,3+2]答案B解析由题意,直线BC与动点O的空间关系:点O是以BC为直径的球面上的点,所以O到AD的距离为四面体上以BC为直径的球面上的点到AD的距离,最大距离为AD到球心的距离(即BC与AD的公垂线)+半径=2+2.最小距离为AD到球心的距离(即BC与A...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新课标)高考数学二轮专题复习 第二部分 讲重点小题专练 专题10 立体几何作业20 理-人教版高三全册数学试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星河书苑+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从事历史教学,热爱教育,高度负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