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著名的历史故事,去认识一个中国历史上熠熠生辉的人物。这个人就是----(板书):晏子2、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有关晏子的资料,大家准备好了吗?3、学生交流:晏子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宰相。晏子名婴,为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晏子长相丑陋,身材矮小……4、板书:使楚。“使”是什么意思呢,课题的意思是?晏子使楚会发生哪些有趣的故事呢?二、整体感知1、下面,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概括出本文的故事内容。(生自由朗读课文)师: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结果没有得逞反被取笑的故事,意思大体一致即可)2、哪三次侮辱?(楚王让晏子钻狗洞、楚王嘲笑晏子不中用、楚王嘲笑齐国人没出息)三、重点分析(一)1、面对楚王的侮辱,晏子是如何应对的呢?下面大家朗读第一个小故事,画出有关晏子的语句。“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2、晏子的话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答,教师顺势指导晏子语言中的巧妙:如果……楚国就……楚王就……)3、带着怎样的语气读这个句话呢?4、真棒。感谢这位同学让我们再一次感受晏子语言的魅力。楚王想侮辱晏子,结果是还没见面就吃了一个败仗。他会甘心吗?他会怎么做呢?我们来看他们第二个回合的较量。(二)这一回合两人面对面交锋,对话比较精彩。为了学好这一部分,老师想了一个小办法,同学们可以借助这个办法来学习(课件出示)第一步:1、楚王是如何做的?找出有关语句,想一想从这个句子中体会出了什么。2、读出自己的体会。(课件:第二步)1、晏子是如何应对的?找出有关语句。想一想晏子的话是什么意思。(上等;下等……)2、说一说晏子的语言有何巧妙之处。3、(令楚王无法回答:夸晏子是上等人吧,与刚才的轻视相矛盾;说晏子是下等人吧,又承认了自己是下等国,所以无言陪笑)(学生自由发挥,教师适当点拨鼓励)4、读出自己的感受(注意对学生的评价)师:(引向深入)楚王前后两句话“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是否是同一个意思?学生可能会体会到这两句话实际上是一个意思:为什么打发你这样的人来呢?表现出楚王对晏子的不屑一顾、轻视等。师:晏子肯定听出了楚王第一次发问的言外之意,为什么同一个意思,晏子却给出了两次不同的回答?(此处补充晏子使楚的历史背景。课件出示:当时齐国国内叛乱刚刚平定,而另一大国晋国又派大军攻打,形势非常危急。无奈中,齐王决定与楚国结为友好国家,共抗晋国。在这种情况下,晏子作为使者访问了楚国。)师:在楚王第一次嘲笑的时候,晏子就已经听出了楚王的言外之意,但是他为了避免跟楚王发生正面冲突,就故意回避了楚王的言外之意,只针对楚王的字面意思进行了回答,而且借题发挥,大长了齐国的威风。楚王见拐弯抹角的嘲笑不能奏效了,就原形毕露,直截了当的表达出了对晏子的轻视。当晏子不得不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他就果断、机智的回击了楚王,巧妙的语言让楚王无话可说。从这里,我们就更可以看到一个沉着冷静、能言善辩的晏子,一个机智自信、顾全大局的晏子!这样一个晏子,怎能不让我们由衷的产生敬佩之情呢!好,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在读这番对话。我们找两位同学来分角色朗读一下,注意,不读旁白,只读两人的对话。(找两个学生朗读)评价:让我们把掌声送给这两位同学!(掌声)感谢他们让我们重温了这段精彩的对话。下面,我们回忆一下,我们分哪两步来学习这段对话的?(回顾学法)(三)1、好,我们就按这种方法,小组合作,自学第三个小故事,然后我们一起交流一下,看哪个小组的学习收获最丰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随机与学生交流)(课堂评价语言:这个同学抓住了楚王的神态进行分析,有没有同学对晏子的神态进行分析?哪个同学有新的发现?哪个同学有不同的发现?)2、小组汇报学习收获(四)晏子用什么赢得了楚王的尊重?四、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能言善辩、自尊爱国的外交家——晏子。我相信,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