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教学设计指导思想:以新课程改革为背景,结合政治学科特点,把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理念贯穿于整节可,力图通过学生消费行为的情境建构,使本节课的教学充满生活色彩,也使本节课设置的问题生活情境能够成为学生探究的起点,能够成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触点”,从而使课堂能够真正成为学生反思生活体验的“信息场”,把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落到实处。理论依据:以《高中政治学科教学大纲》为依据,并结合本校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教学背景分析学生分析:学生本身就是消费者,在一般的家庭中,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中,青少年具有很高的消费地位,可谓是“父母赚钱,孩子花钱”,青少年大多思想解放,富于幻想,容易接受新事物,喜欢猎奇。跨入中学之后的青少年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他们需要朋友,需要在团体中与同学建立深厚的友谊,这是“归属与爱的需要”。在青少年中往往就是由于“相似”而成为朋友,而这里的“相似”可以是年龄、家庭的相似,也可以是共同的兴趣爱好。所以,青少年就力图在消费时保持这种“相似”,这种“相似”也就促成了教学的紧迫性,针对性。教学手段:多媒体powerpoint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阅读法、归纳法等。前期教学状况:通过前几节课对消费,特别是家庭消费的学习,学生对与消费相关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也存在着书本知识与实际相脱节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在讲解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一问题时,要引出新的观点,深化教材内容,还应针对青少年学生中不文明不科学的消费习惯,分析弊害,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要想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因势利导,顺理成章,切忌说教。教学重点、难点:正确的消费原则。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消费,最终目地是为了学生能够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消费,崇尚健康的消费方式,选择正确的消费行为,用正确的消费观指导自己的生活消费,这对于学生的生活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是本节课的重点问题;而本节课要涉及“适度消费”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问题,由于学生在认识和理解这些问题时会有不同的看法,所以,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问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消费心理的种类,并能结合具体消费行为辨别不同的消费心理;同时能够对不同的消费心理进行评价。理解正确的消费原则,能够结合个人消费行为,说说怎样才是一个理智的消费者。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消费的行为透视消费心理,促进学生进一步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结合正确消费原则的讲解,促进学生进一步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取向:教育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增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意识和绿色消费意识。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在我们讲新课之前,请同学们先看一个材料(投影):我国居民对耐用消费品购买的变化:20世纪50-70年代的百元级“老四件”:自行用心爱心专心1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20世纪80年代千元级的“新六件”:电视机、洗衣机、录音机、电冰箱、电风扇、收音机;20世纪90年代万元级、十万元级的电脑、小汽车、商品房,消费档次大大提高。提问:人们对耐用消费品的购买变化说明了什么经济学道理?学生讨论回答(略)教师归纳:说明了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生产决定消费,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从材料可以看出,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提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的发展;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们不断提出新的消费需求。)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所以,我们不能把家庭消费仅仅看成是个人的消费行为。树立怎样的消费观念,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还关系到社会和集体的利益,关系到生产的发展和市场的开拓等。这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新课讲授】课题: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屏幕显示)(教师):讲第七课之前,我们对同学们的家庭消费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是:人均月收入人数比例400元以下17人11.8%400元-800元43人29.9%800元-1200元51人35.4%1200元以上33人22.9%对于收入不同的家庭,应该树立怎样的消费观,才能做到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