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检测(二十一)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周恩来在一次会议上强调要建成一个基本完整的工业体系,需要三个五年计划或者“”再多一点时间,毛泽东则认为要保护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不要在他们头上泼冷水。这一分歧最有可能发生在()A.20世纪40年代B.20世纪50年代C.20世纪60年代D.20世纪70年代解析:选B20世纪40年代末新中国刚刚成立,当时的主要经济任务是恢复国民经济,不太可能提到建设完整的工业体系,故A项错误;1952年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周恩来认为需要较长时间,而毛泽东则认为可以更快,故B项正确;20世纪60年代已经建立起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故C项错误;20世纪70年代完整的工业体系已经建成,故D项错误。2.下表是1952~1956年中国国民收入中各种经济成分的比重表,此表所反映的1956年国家主体经济成分是()时间国营经济合作经济公私合营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1952年19.1%1.5%0.7%71.8%6.9%1956年32.2%53.4%7.3%7.1%接近0%A.资本主义工商业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C.新民主主义经济D.社会主义公有制解析:选D从表中可知资本主义经济在1956年已经接近0%,故A、B两项错误;新民主主义经济是以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为领导的,由国营经济、合作经济、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组成的过渡性经济,与问题1956年国家主体经济成”分不符,故C项错误;从表中可知国营经济与合作经济所占比重最多,这两种经济都属于社会主义公有制,故D项正确。3.1958年6月12“日,钱学森在《中国青年报》发表科普文章称:土地所能供给人们……的粮食产量碰顶了吗?科学的计算告诉人们:还远得很!因为,农业生产的最终极限决定于每年单位面积上的太阳光能,如果把这个光能换算农产品,要比现在的产量高出很”“”多。之后,粮食卫星从亩产数千斤一下子蹿升到了数万斤。钱学森的科普文章()A“”.直接导致了农业浮夸风B“”.为大跃进提供科学依据C.体现了科学家虚伪的一面D.是当时社会政治风气的产物解析:选D“”高指标、浮夸风是由于经济建设过程中左倾错误发展所导致,钱学森的科普文章只是其一种表现,故A“”项错误;钱学森的科普文章明显存在左倾错误,并非科学依据,故B项错误;钱学森只是当时巨大的政治洪流中的一份子,是时代造就,而非科学家虚伪,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1958年6”月可知,当时中央领导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并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当时的社会大环境对钱学森的观点产生了影响,故D项正确。4.据史料记载,1955年6月,全国的初级社有65万个,10月达到130万,年底达到160万。1955年6月时,全国60%的农户加入了初级社。到1956年底,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达到全国总农户的96.3%,其中加入高级社的农户占全国总农户的87.8%。这反映出当时()A.发展农业的根本出路是实行合作化B.合作化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要求C.农民觉悟高是实现合作化的主要因素D.合作化存在冒进倾向且经营形式单一解析:选D合作化是农业发展的一种实现形式,但不是唯一形式,故A项错误;20世纪五十年代,农业的生产力水平较低,合作化这种组织形式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存在左的倾向,故B项错误;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存在强制的色彩,存在过急过快的问题,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1955年6月,全国的初级社有65……万个年底达到160……万到1956年底,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达到全国总农户的96.3%”可知,合作化过程中存在速度过快、形式单一的问题,故D项正确。5.中共中央在一份关于农村工作的文件中规定:生产队范围内的土地,都归生产队所有;生产队集体所有的牲畜、家具,公社和大队都不能抽调;有些生产大队,现在仍然作为基本核算单位,只要群众同意,就应该积极办好。这一文件的主要精神()A.推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B.落实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有利于当时国民经济恢复发展D.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解析:选C1956年底农业合作化在全国基本实现,1958年农村建立人民公社,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