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欣赏诗词的一般方法,通过想象和联想进入词的意境,体会诗情,感受词的情感美,音乐美;领会上下片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想象作个性化的描述,切身感受诗人的人格魅力,通过朗读品味语言美;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感受诗人的形象,体会诗人宽阔的胸怀,宏大的气魄,充分获得审美的愉悦,进而陶冶学生的性情,习得一种乐观、坚定、自信的生活态度。【教学重难点】1、了解毛泽东,了解本词的写作背景;2、体会词作语言的准确性、形象性,深刻性及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3、理解本词主题及作者的思想情感。【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毛泽东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军、军事家、思想家,他不光领导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新中国,而且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造诣。今天我们学习他的一首词《沁园春.雪》来感受他革命家的情怀。二、背景介绍1936年,毛泽东率领红军长征至陕北,正准备率军抗日,一天,大雪后,他登上高山视察地形,面对祖国大好河山,心潮澎湃,写下了这首词,只不过当时没发表,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他去重庆谈判,应民主人士柳亚子之邀,将《沁园春.雪》献出,并发表在《新华日报》上。三、题目解说沁园春:词牌名;雪:题目四、读词感知1、检查字音莽莽分外妖娆稍逊风骚思汗数还朝2、全词的过渡句?明确: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3、上阕写什么?下阕写什么?明确:上阕---江山如此多娇;下阕--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五、赏析词作A、赏析上阕1、概括北国壮丽雪景(1)动静结合静—千里冰封;动—万里雪飘(2)互文修辞互文--千里冰封万里雪飘2、具写北国壮丽雪景(1)“望”字统领的内容有哪些?明确:“望”字统领下文直至试比高(2)写了哪四种意象?(明确:长城、大河、群山、高原)(3)哪些是静景?哪些是动景?明确:望到涛涛是静景;山到高是动景。(4)用了何种修辞?明确: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比喻、对偶)欲与天公试比高(拟人)(5)以上四种景物都是实景,哪些又是虚景呢?明确: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雪后想象)(6)如何理解“红装”和“素裹”?明确:红装原指妇女的艳妆,这里指红日照耀着大地素裹原指妇女的淡妆,这里指白雪覆盖着大地(7)过渡句有何好处?明确:承上启下,由上阕的写景转到下阕的抒情;由描写祖国大好河山转到评论古今英雄人物。B、赏析下阕(1)作者评论的五位历史英雄人物是谁?他们有何共性?明确: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人物,是无数英雄中的佼佼者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2)下阕中,“惜”字含有哪些意味?明确:a、惜字含褒扬之意,肯定他们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英雄,也就肯定了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伟大民族。b、惜字又委婉地批评他们武功有余,文治不足。c、惜字包含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必将胜过前人的坚定信心。(3)体会“略输文采”“稍逊风骚”中的“略”和“稍”的准确性明确:“略”“稍”都是程度副词,“略微”“稍微”的意思。在句中分别修饰“输”和“逊”,表示程度较浅,并非一概否定,而是在肯定的基础上委婉地指出其不足,具有很强的分寸感。(4)“文采”、“风骚”、“弯弓射大雕”各指什么?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明确:“文采”、“风骚”指的是文学才华,这里指的是广义的文化,指的是文治;“弯弓射大雕”指的是武功。都用了借代的手法。(5)只识弯弓射大雕”,该怎样理解?明确:“只识”二字而带有嘲讽了。“弯弓射大雕”,非常传神地表现了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6)词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哪几句?写出来并说说含义。明确:“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风流人物指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现在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当代英雄和人民大众。他们不仅超越了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创造出更伟大的业绩。六、拓展延伸1、当代风流人物有哪些?明确:袁隆平、钱学森、钟南山、郎平2、你如何成为将来的风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