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桦林的低语》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白桦林的低语》是以“高尚”为主题的一篇课文,本课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以第二人称的口吻叙述,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抒情散文。文章热情讴歌了守林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对无名看林工人无限的思念和赞美、敬佩之情。这篇文章构思精巧,脉络清晰,语言优美,作者感情的抒发饱含无限的深情,令人感动,是一篇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教育素材。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理解“摇曳,低吟浅唱、絮絮低语、倾诉衷肠”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分析并理解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赞美了林业工人的高尚品质。3.感受作者对护林人深情的赞美,体会林业工人甘愿寂寞、无私奉献的平凡而又伟大、淳朴而又可爱的品质。教学重点:通过反复朗读,理解重点词句,细细品味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教学难点:理解本文含义深刻的句子,品味语言并体会看林人默默奉献的精神。教学准备:课前预习时布置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大兴安岭的概况和白桦林的特点。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白桦”是一种树的名字,哪位同学见过,你能介绍一下吗?2、师:在美丽的大兴安岭生长着一片茂密的森林,其中就有茂盛的白桦,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美丽的白桦林。(课件出示)3、师:今天,老师就和大家随着本文作者一起到大兴安岭,领略大兴安岭的美景,认识那里的看林人。(齐读课题)4、释题,设疑:看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呢?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学课文,出示自学要求。2、检查自学效果:(1)词语检查,解决不理解的词语(2)朗读检查: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整体感悟: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试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三、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1、齐读第一自然段。2、思考:“从大兴安岭回来以后,我一直怀念着你。”这里的“你”指的是谁?我为什么深深怀念着你?四、学习课文第二部分(2—6)(一)走进白桦林(2—3)1、思考想象:作者走进白桦林,有什么样的感觉?这种感觉是怎样产生的?2、课文是怎么描写大兴安岭的白桦林的?划出有关语句。(1)学生自读,边读边划出有关描写白桦林的语句。(2)结合文中语句讨论白桦林特点:“一片白桦林”,“银白的树干,灰绿的树冠,随着阵阵山风。摇曳着身躯和手臂,仿佛在向我们低吟浅唱……”(3)结合文中语句理解词语:“低吟浅唱”。(轻声地吟唱。这是亲昵打招呼的意思。)3、指导朗读课文第2—3自然段,感受大兴安岭中白桦林的美。(二)走进看林人(4—6)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看林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你是通过哪些词句体会到的?划出含义深刻的语句,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2、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讨论探究,理解课文。3、汇报交流学习收获:(1)“你有烟瘾,但在岗位上,你的口袋里绝没有一撮烟草、一根火柴棒。”你体会到了看林人怎样的品质?“绝没有”写出了什么?看林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绝没有烟草和火柴棒?由此你想到了什么?(说明了守林人为了保护森林,强忍烟瘾。)(2)理解“不错,你怀里揣着一小瓶酒,但你给自己规定:每两小时喝一口,绝不违章。”指导学生体会词语“绝不违章”,让学生说从这一句话体会到什么?(说明了守林人为了森林,严控酒量,苛求自己。)(3)理解“你不带书报,不是你不爱看,而是你的双眼必须随时注意四周的情况——哪怕是一缕缕淡淡的细烟,也不能忽略轻放!”体会词语“不是……而是”、“哪怕……也”,这些词语说明什么?(说明了守林人为了森林,瞪圆双眼,心系大地。)(4)“你带了一台半导体收音机,但除了收听天气预报,你甚至不去收听最喜爱的歌曲,因为你的双耳必须随时捕捉远近异常的声响——哪怕有人偷伐一棵小树,你也不能将他原谅!”体会“但……甚至”等词在文章中的含义。(说明了守林人为了森林,拒绝歌曲,耐住寂寞。)5、读到这里,你想到了什么?(感受到林业工人为了守护森林,在岗位上绝不抽烟、控制酒量,不看书报,不听音乐,不怕寂寞的情景;为了保护森林,守林人只剩下一颗纯洁的心;领悟默默无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