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 专题提能三 数列的创新考法与学科素养能力训练 理-人教版高三全册数学试题VIP免费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 专题提能三 数列的创新考法与学科素养能力训练 理-人教版高三全册数学试题_第1页
1/5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 专题提能三 数列的创新考法与学科素养能力训练 理-人教版高三全册数学试题_第2页
2/5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 专题提能三 数列的创新考法与学科素养能力训练 理-人教版高三全册数学试题_第3页
3/5
专题提能三数列的创新考法与学科素养一、选择题1.在数列{an}中,n∈N*,若=k(k为常数),则称{an}为“等差比数列”,下列是对“等差比数列”的判断:①k不可能为0;②等差数列一定是“等差比数列”;③等比数列一定是“等差比数列”;④“等差比数列”中可以有无数项为0.其中所有正确判断的序号是()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解析:由等差比数列的定义可知,k不为0,所以①正确,当等差数列的公差为0,即等差数列为常数列时,等差数列不是等差比数列,所以②错误;当{an}是等比数列,且公比q=1时,{an}不是等差比数列,所以③错误;数列0,1,0,1,…是等差比数列,该数列中有无数多个0,所以④正确.答案:C2.《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的数学名著,书中有如下问题:“今有五人分五钱,令上二人所得与下三人等.问各得几何?”其意思为:“已知甲、乙、丙、丁、戊五人分5钱,甲、乙两人所得与丙、丁、戊三人所得相同,且甲、乙、丙、丁、戊所得依次成等差数列问五人各得多少钱?”(“钱”是古代的一种重量单位)这个问题中,甲所得为()A.钱B.钱C.钱D.钱解析:设等差数列{an}的首项为a1,公差为d,依题意有解得故选D.答案:D3.宋元时期杰出的数学家朱世杰在其数学巨著《四元玉鉴》中提出了一个“茭草形段”问题:“今有茭草六百八十束,欲令‘落一形’(同垛)之,问底子几何?”他在这一问题中探讨了“垛积术”中的落一形垛(“落一形”即是指顶上一束,下一层3束,再下一层6束……)成三角锥的堆垛,故也称三角垛,如图,表示从上往下第二层开始的每层茭草束数,则本问题中三角垛倒数第二层茭草总束数为()A.91B.105C.120D.210解析:由题意得,从上往下第n层茭草束数为1+2+3+…+n=.∴1+3+6+…+=680,即=n(n+1)·(n+2)=680,∴n(n+1)(n+2)=15×16×17,∴n=15.故倒数第二层为第14层,该层茭草总束数为=105.答案:B4.(2018·成都联考)等差数列{an}中的a3,a2017是函数f(x)=x3-6x2+4x-1的两个不同的极值点,则a1010的值为()A.-2B.-C.2D.解析:由题易得f′(x)=3x2-12x+4,因为a3,a2017是函数f(x)=x3-6x2+4x-1的两个不同的极值点,所以a3,a2017是方程3x2-12x+4=0的两个不等实数根,所以a3+a2017=4.又数列{an}为等差数列,所以a3+a2017=2a1010,即a1010=2,从而a1010=2=-,故选B.答案:B5.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点(n,Sn+3)(n∈N*)在函数y=3×2x的图象上,等比数列{bn}满足bn+bn+1=an(n∈N*),其前n项和为Tn,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Sn=2TnB.Tn=2bn+1C.Tn>anD.Tn<bn+1答案:D6.中国古代数学著作《算法统宗》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三百七十八里关,初行健步不为难,次日脚痛减一半,六朝才得到其关,要见次日行里数,请公仔细算相还.”其意思为:有一个人走378里路,第一天健步行走,从第二天起脚痛每天走的路程为前一天的一半,走了6天后到达目的地,则第二天走了()A.192里B.96里C.48里D.24里解析:设等比数列{an}的首项为a1,公比q=,依题意有=378,解得a1=192,则a2=192×=96,即第二天走了96里,故选B.答案:B7.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有已知长方形面积求一边的算法,其方法的前两步为:第一步:构造数列1,,,,…,.①第二步:将数列①的各项乘以n,得数列(记为)a1,a2,a3,…,an.则a1a2+a2a3+…+an-1an等于()A.n2B.(n-1)2C.n(n-1)D.n(n+1)解析:a1a2+a2a3+…+an-1an=·+·+…+·=n2=n2=n2·=n(n-1).答案:C8.(2018·衡水中学期末改编)已知函数f(x)在R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当x>0时,f(x)<2,对任意的x,y∈R,f(x)+f(y)=f(x+y)+2成立,若数列{an}满足a1=f(0),且f(an+1)=f(),n∈N*,则a2018的值为()A.2B.C.D.解析:令x=y=0得f(0)=2,所以a1=2.设x1,x2是R上的任意两个数,且x1<x2,则x2-x1>0,因为当x>0时,f(x)<2,所以f(x2-x1)<2,即f(x2)=f(x2-x1+x1)=f(x2-x1)+f(x1)-2<2+f(x1)-2=f(x1),所以f(x)在R上是减函数.因为f(an+1)=f(),所以an+1=,即=+1,所以+=3(+),所以{+}是以1为首项,3...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 专题提能三 数列的创新考法与学科素养能力训练 理-人教版高三全册数学试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慧源书店+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从事历史教学,热爱教育,高度负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