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 年特大洪水文章属于什么类型的新闻?它和报纸、广播新闻有什么不同? • 电视新闻:以画面和声音为主要传播手段,画面包括图像、字幕、图表、照片和影像资料,声音包括:解说、同期声和现场效果。 电视新闻:声画合一 报纸新闻:看 广播新闻:听 电视新闻是利用电视传播工具传播新近发生、发现和变动的事实,以供观众视听的报道。这则电视新闻除了具有一般新闻所具备的迅速、真实、简明的基本特征外,还具有以下特征: 1 、声画合一。电视新闻以画面和声音为主要传播手段的新闻,画面是它的视觉形象,解说词、音响则是它的听觉形象,画面是“画龙”,解说词可说是“点睛”。所以,解说词不是独立文本,它和画面、音响一起,为表现同一主题,各尽其能,互相配合。这则“解说词”巧妙的与“电视画面”紧密配合,不仅体现出电视新闻视听合一、声画对位的特点,而且对画面进行补充、提高、延伸,赋予画面更深刻的思想,帮助画面正确、完整地表达事实,使画面的艺术感染力更强。 2 、采用时间顺序展开报道。按时间顺序写,结构紧凑,能给人以危急关头“时间就是生命”的紧迫感,从而引起人们对事件的极大关注,更好地表现了解放军和武警战士奋不顾身、把群众的生命看得高于一切的崇高精神。 3 、大众化、口语化的听觉语言。电视新闻的解说词是播给各种观众听的,它的用词造句必须清楚明了,使观众一听就懂。这则新闻中的“解说词”就是大众化、口语化的播音稿。 4 、语言高度概括、言简意赅。电视新闻解说词的长短受画面的限制,按正常的播音速度计算,每秒播出3 、 4 个字。在很短的篇幅中,既要向观众说明“六何” ( 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如何 ) ,还要服从画面的需要,遣词造句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则新闻用高度概括的语言,其中包括许多传神的词语及一系列准确的数字,“缩龙成寸”,有效地表达了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学习目标•( 1 )了解电视新闻的特点。•( 2 )体会电视新闻语言的准确、生动、简明。•( 3 )体会解放军、武警官兵舍己救人的精神及群众的感激、热爱。背 景 这是一篇电视新闻,当我们再次展开记录 1998 抗洪救灾的长幅画卷时,我们会记住长江、嫩江、松花江的惊涛骇浪;我们会记住那个让人彻夜难眠的惊心动魄的夏季; 我们会记住高建成和他的战友们;会记住胡继成等许多普通农民的名字; 我们会记住在那次灾难中不幸遇难的 3004 名父老乡亲和兄弟姐妹; 我们会记住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