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光照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实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光照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强弱有影响。2、能力目标:通过测定植物蒸腾作用的强弱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分析问题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同绿色植物在光照强弱的条件下能调节自身蒸腾作用的强弱,从而认同绿色植物能通过调节蒸腾作用的强弱来维持整个生物圈的水平衡稳态。初步形成保护绿色植物的意识。实验内容实验名称:探究光照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实验器材:具支试管,2ml移液管,橡皮管,铁架台,60W白炽灯灯泡两个,棉花,保鲜膜,纱布,家用并联电路板,玻璃灯罩实验试剂:清水,凡士林,植物油实验材料:一棵生长健壮的带叶植株(菊花)实验装置:如图:主要实验材料的准备:①选择菊花作为实验材料,主要是因为其叶片数量较多且表面没有蜡质,蒸腾作用强;茎有一定的木质化,操作性强且不易折断;根系也比较发达,蒸腾作用相对较强。花鸟市场上挑选一盆主干相对较直的盆栽菊花,将顶端的花及其余的叉枝剪掉即可。②家用并联电路板为学校物理实验室借用,可单独开一盏灯(60W),也可两盏灯同时开(120W)。③保鲜膜为平时的家用保鲜膜。④玻璃灯罩为老式台灯上拆下来的透明玻璃灯罩。实验教学实验类型:演示实验教学重点:蒸腾作用概念的形成以及理解植物体的蒸腾作用。教学难点:探讨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是可以调节的。教学策略:设计思路1、指导学生观察“叶的蒸腾作用的实验”①出示课前准备好的实验装置。如图:书P75页。②观察:你看到什么样的实验现象呢?(学生观察后能够回答:带叶植株的塑料袋内壁出现了许多小水珠。带叶植株的锥形瓶内水的液面高度发生了下降。)③启发学生思考:本实验的变量是什么呢?编号甲、乙的两组,哪一组是实验组,哪一组是对照组呢?这些小水珠是怎样形成的呢?(学生根据已学过的对照实验的知识能够讨论总结后得出:变量是:叶片;对照组为带叶植株一组,实验组为不带叶植株一组;塑料袋内壁沾有的小水珠主要是由叶片散发出来的水蒸气凝结而成的。)④引出蒸腾作用的概念:水分以气体的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植物的蒸腾作用。⑤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塑料袋要求透明且不透气的原因是什么?可以把整个装置用塑料袋罩住吗?为什么要放在有阳光的地方?(学生讨论后能回答的部分:塑料袋要求透明是为了能清晰地看到袋内壁出现的小水珠;塑料袋要求扎紧不透气是为了能形成一个相对密封的空间留住水蒸气,从而能够形成水珠;不能把整个装置用塑料袋罩住,因为锥形瓶内的水虽然用油封住了表面,但不能保证就不会蒸发,若用塑料袋把整个装置罩住,现象中内壁上出现的小水珠有可能是锥形瓶内的水蒸发而来的,为避免出现这种误差,所以只把枝条露出瓶外的部分用塑料袋罩住。)(学生讨论后不能回答的部分:为什么要放在有阳光的地方呢?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只知道在光照条件下,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是观察叶的蒸腾作用为什么也要放在有阳光的地方进行呢?光照是蒸腾作用进行的必要条件吗?它对蒸腾作用有什么样的影响呢?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有这些困惑。而解答这些困惑的最好方法就是实验。所以在此引出探究光照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这个实验,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光照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强弱有影响。该实验能够测定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蒸腾作用所消耗的水的体积,从而能够使看不见的蒸腾作用更加形象、更加具体,帮助学生对蒸腾作用形成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2、指导学生分析“探究光照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实验”①出示实验室安装好的实验装置的图片。②讲述实验原理及操作方法:植物蒸腾作用的强弱可以用失水速度来衡量。带叶的植株插在一定体积的水中,由于叶片的蒸腾作用,使容器中水的体积不断减少,单位时间内失水速度越快,表明植物的蒸腾作用越强烈。简述操作方法。(讲述实验原理的时候会提到根吸收水分又通过叶片的蒸腾作用把大多数水分排出去,为后面理解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的意义做铺垫。)③出示实验数据:3种不同光照条件下测定的失水的体积。④启发学生思考:失水速度怎么计算?本实验的变量是什么呢?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